青川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历史文化昭化古城川北形胜任国富
TUhjnbcbe - 2024/3/6 10:01:00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323076.html

昭化古城川北形胜

任国富

昭化古城位于川北广元市西南,是蜀中建县治最早、连续设置县治最长的城池之一。古城处于古蜀道要冲节点部位,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三国重镇”。两千三百多年来形胜川北,名响天下。

军事重地

昭化古城自公元前蜀王开明氏封其弟于葭萌始即与军事结下了不解之缘。自秦始皇征服蜀建县治地已历时多年。《县志·形势》:“昭邑北枕秦陇,西凭剑阁,全蜀咽喉,川北锁钥。”“县城四面皆山,三面临水。以天雄关为障,则上接朝天,声势联络,下望剑阁,首尾呼应;以嘉陵江为限,则扼广元之要害,据保宁之上游。信夫弹丸之城而有金汤之固也。”又云:“县属四界,东来广元有桔柏渡以拒之,西出剑阁有天雄关以镇之,南下苍阆有梅林关以间之,北渡阴平有白水关以守之。石关为白水之重门,小剑为剑阁之侧扃鐍。周至不数虎牢之隘矣。”昭化县辖的疆土呈带状,基本上沿嘉陵江上下延伸。《县志·舆地志》:“地势南北赢而东西缩,南北相去三百二十里,东西相去七十里。”县城处于嘉陵江西岸。

昭化古城依山傍水,山环水绕,背依翼山,三面为江水,构成天然护城河。道光县志引《旧县志》:“城池甚为巩固,山抱水环,形胜屹然。”昭化古城背靠天雄关,面临嘉陵江,在冷兵器时代易守难攻。虽然小,但却是入蜀的咽喉,既是重地,也是争地。自北而来的军事力量攻破了昭化古城,也就基本上有了入蜀的希望。守住了昭化古城,也就守住了川北门户,完成了守土有责的使命。《孙子兵法·九地》云:“入人之城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昭化稍有失利,则很有可能造成蜀地大的失利。但同时即使被攻占,防守者也可退避天雄关居高临下以伺机收复。历史上许多次短兵相接的激战都是为争夺昭化这座城池而进行的。蜀王开明氏击败巴苴,司马错伐蜀,刘备据之以成帝业,姜维固守,宋灭后蜀,李自成攻取,清代削三藩等在昭化古城上演了激烈的争夺战。

蜀地自古以来就与中原地区往来频繁。《华阳国志·蜀志》:“(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因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夏桀伐岷,中了美人计。杜宇取代鱼凫后,教民务农,开疆拓土,“乃以褒斜为前门。”《华阳国志》载其蜀国土地已北达汉中。鳖灵取代杜宇称开明氏。遂据有巴蜀之地。开明氏实行诸侯分封制,把皇室成员赶出舒适的皇宫,让他们到边防重镇去戍守锻炼。昭化就是“苴侯”的封地。开明氏历十二世达年。秦蜀之间以争夺南郑为中心进行了长时间的拉锯战,昭化充当了重要的据点。县志曾提醒治事者,“国家混一,区宇防御无庸,况当太平”“盛世烽烟永靖,鸡犬无惊,则虽有天险,徒供游士之眺玩而已。然申画郊圻,慎固封守,邑有形胜,亦守土者之当知也。”

昭化古城的布局体现了鲜明的军事特色,是一座坚固的“翁城”。由于是弹丸之地,城墙的四座城门并不是按对称的方式设置的,而有一定错位。城内的街道呈“丁”字形连接,不是一通到底,转来折去,这是十分巧妙的布局。利用其迷惑性,可以采用“引君入翁”的策略。敌人如果攻进城门,在不熟悉路径的情形下摸不着头脑,辨不清方向,守方则可乘机反扑。

昭化古城三面环水。东、北、南绕以清水江、嘉陵江,仅设有渡口可通。隔山容易隔水难。一旦遇到敌人来犯,撤去浮梁或者封闭渡船,敌人很难涉水登岸。民国时期,昭化成为田颂尧的防区。民国14年(年),田颂尧的部下罗乃群在昭化古城北门外文昌宫开办兵工厂,时间共7年。管理人员与技工等达人,其中本地做工人员20多人。造有汉阳枪、马枪、小钢炮、机关炮、各种子弹及军需物品。民国21年该厂始迁到重庆。

风水宝地

昭化古城是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从地理地貌上看,广元市区(含利州区、朝天区、昭化区、剑阁县、青川县)的大部分地区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北高南低的扇形地貌。昭化古城处于“水口”位置。从风水角度看,昭化古城四面环山,三江交汇,罗城周密,山环水绕,藏风聚气。《保守府志》:“昭化县井鬼分野,鹑首之次。”“昭化在鬼宿末度,并翼宿初度之交。天体左旋,昭邑接汉中故也。”昭化古城其地脉来自秦岭,绵延数百公里,到此结穴。上映天星二十八宿中的井宿鬼宿分野,其位置相对于汉中的西南方。井鬼宿属南方朱雀七星中的星宿。

人类自狩猎进入游牧时代后逐水草而居。在上古时代,昭化水草丰茂。《禹贡》称为梁州之城。《道光·县志》:“春秋时,蜀王开明氏封其弟葭萌于此,谓之苴侯。邑驻吐费城。”吐费城的原址在今土基坝。苴人本是巴族的支系,被蜀人征服后,开明尚把这块地方封给了他的弟弟葭萌称苴侯。当时,是春秋战国时期(约在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左右)。土基坝是后起名,得名正是来源于当地发现的土筑城墙的遗址。县志《舆地志·古迹》:“汉葭萌故城在治北五里土基坝。旧有土城基址,故名。汉江左绕,白水右环,亦称形胜。周显王时蜀王封其弟葭萌于此,本名吐费城。秦始以葭萌名县。”土基坝处于嘉陵江、白龙江和青水江交汇处形成的平坝上,土地宽广肥沃,正体现了古人逐水草而居的选址观念。但是,“沙土疏浮,基址难坚,虽数十年来无溃决之虞而守斯土者未可不并留意焉”。曾经的水患让土基坝招受了灭顶之灾。加之,江流交汇于下游,地势北高南低,不利于抵御北方外来者入侵,进难攻,退难守。遇强敌退避则只能跳入江水,其地利条件较差。公元前年,秦王派张仪司马错从汉中、阳平关、白水关一路南下,蜀王开明氏十二世率军迎敌,在昭化激战,兵败国亡。从风水角度看,土基坝当属“二水洗铧”的地穴,穴前二水交相割洗,不能聚财聚气。公元前年后,秦并蜀而将昭化设为县,驻地迁往嘉陵江西岸的平坝上,即现在的昭化古城。

《县志·城池》载:“县城坐翼山,山势向东而城居其鹿转而向南,山环水绕,绘手难工。然城殊善藏其用。自东北来者一路,山势联络而城不可见。见城则及桔柏渡矣。自西南来者,迤迡下翼山十五里,直抵山鹿而城不可见,见城则及西门矣。”昭化古城的最大特点是“藏”。秦置县于翼山之鹿,一方面是几百年历史经验选择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源于“阴阳五行”观念在风水上的导引。阴阳五行观念发源于远古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观察与总结,春秋战国时期,逐步总结成为一种哲学思想。这些在先秦典籍中已有记载。阴阳相克、五行生克,都是从具体的物象中总结出来的,是古人认识宇宙人生的一种理论工具。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包括天地形态、天地生成、天地时空等观念,在战国时期凝结成《易》。《易》提出了一种以“太极”为天地本原的天地生成论。《易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从大的方向上看,昭化古城的位置正选址于翼山和刀环山形成的太极山水图上。从空中俯视,昭化的山水太极呈左旋之势,非常符合标准。与天体向左转和《易经》“鉴往知来”的思想一致。古城处于阴阳鱼的眼睛上,可谓龙真穴的。

背靠的翼山来自龙门山,山势绵长。按照阴阳相生理论,从地形上看,选址一般是一个地方的窝、钳、乳、突,翼山之下地势临江渐趋平坦,但县衙之处却是突起之处,是穴位之所在。衙门为一城之主,高高在上。其山脉数百里来到此地,实为“金藤吊葫”之形。古城处于“葫芦”的位置,果实累累之处也。而又以牛头山为凤躯,则东西为凤之两翼,昭化古城在东翼之末,得以庇护,则为“鲲鹏展翅”之地穴。道光县志《舆地志·山川》:“翼山,城之坐山也。北岸如削,南坡斜展。自天雄关望之,俨然凤凰左舒,势将振起。而城适当其翼之末。殆恐其飞去而修城以镇之者。”

一个地方的风水要靠龙、砂、穴、水、向五个要素的配合,才算是宝地。古城依山临水,其水弯环有情,四围皆山。

昭化古城的位置选在了突出的高地上,坐南朝北的方向是确定的。四周的山峦为“砂”,也就是所谓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昭化古城的风水也是有缺陷的,主要表现是周围的山峦(也就砂)不够生动和富有层次。为弥补和减少风水的不足,便人为地进行了一些改造或补充。前方以笔架山为案,山形“一”字形横亘于前,平直,没有重峦叠障,生动不足。县衙明堂所对仅有案而已,为弥补其不足,遂在山上建笔架牌坊以补风水之呆板。东边的刀环山略有回环拥抱之势,但仍缺少层次,缺少峰峦起伏之美,遂建石塔于上增其势。北边背靠翼山,有北风来袭,靠山宜雄伟高大,为增其份量,遂植树、建亭塔等高大建筑物。西有牛头山围护。

由于地形地势的原因,昭化古城城墙随形就势筑为葫芦状,而并非严整的方形。街道与里弄或纵或横,根据地形随意变通,不拘轮廓的方整和道路网络的均齐,自然而有序地徐徐展开。“丁”字形的相互连接,高低错落有利于排水。街道有一定坡度,铺以青古板,置以下水道,遇到暴雨洪水则自然流出城外,科学合理。

现古城东门曰“瞻凤”,取其有凤来仪之吉。北门曰“拱极”,取其“譬如北辰而众星拱之”之义。西门曰“临清”,取其“临江清流”之义。南门曰“临江”,曾遇水漫,后闭之不开。道光县志引《旧县志》:“但南门一带低而近江,又值清白嘉陵三水之冲,夏日水涨浩瀚如海,幸而三水先后涨歇,犹未为大害。及夫三水齐涨,则北之安昌坝,西之曲回坝,东之土基坝、板筵坝俱为水区横流之势。”因此,昭化古城只开三座城门,是其独特之处。其实从八卦风水角度看,南方之门为“景门”,主虚假之事。一说古城开南门而不利,城中绅士之女流多出现“红杏出墙”的烦扰。由于城池地势低落,前方山上涧溪流水来朝。古云,吉方之水宜朝,不吉之水宜去。封闭南门也是为避免笔架山上朝水的直射洗涮。

史载,城墙原为土筑,于明正德年间包筑以石。覆以串房,四面起楼。东门曰瞻凤,南门曰临江,西门曰临清,北门曰拱极。城壕四围积水于其中。崇正二年于正北增筑一台,名曰“金线系葫芦”,巍然壁立,登临其上,俯视四面,了若指掌,既弥补点化了风水,又为军哨所用,可谓一箭双雕,两全其美。由于雨蚀,城墙曾有几次坍塌几次重修补修,最为彻底是清代乾隆三十六年的拆修。本次拆修加筑城垛,外围石砌,里面石脚砖身。东门曰迎凤,西门曰临川,曾改名为登龙。北门名未变,南城无门。

从东门出通达帝京,西门出到达成都府城。在历史长河中,古城的居民形成了特有的风俗。吉庆之事自西门出东门进,沮丧之事和出兵则自北门出。东方属木,主生发,紫气东来,进城必须从东门。西方属金,主刚毅肃杀,出城从西门。北方属水,主收藏。南方属火,主炎上,而古城濒临嘉陵江水,水火相克,自是不利。这些进出城门的规矩,都是与五行生克的理论有关的。《老子》:“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战争与凶事等都属阴,为不祥之事,所以北门出之。北方主藏,自然与丧事相附。

繁庶胜地

昭化古城地处通京驿道重要节点,南北通衢,东西贯通,水陆交汇。“到了昭化不想爹妈”的美誉盛名远播。

乾隆《昭化县志·街巷》载城内街道:“里閈对出,比屋连甍。”古城街巷纵横,由北街、正街、学街、中街、西街和东门土巷、西门斜巷子、衙门西巷等连通构成。古时称北街为孝悌街,正街为忠信街,中街为礼仪街,西街为廉耻街。北街有节妇吴李氏孝子吴培愿二坊。正街左出迎凤门,右直达西城墙。东门内城墙根古井一口,水甘洁,井深丈许,辘轳吱呀,为古城平添了宁静祥和。南建有文昌宫、明伦堂、学署;北建有城隍庙、痘疹庵、龙王庙。正街北转达学街,建有文庙、梵天院、武庙。中街有王杏舒石坊,侧有箭道一所,地势宏敞,建有城守廨房。凿一大井,名八卦井,深十余丈,水味甘洁,上覆八卦亭,两千年多年来供城内居民汲引,居民汲水自放铜钱于井边石台。其井造型呈八边形,石块层级相错垒砌,与先天后天八卦相合,甚是巧妙。西街有龙门书院、药王庙、奎星楼等。城内外分布着众多的祠、庙、坛、寺、塔、坊、冢、院、井、馆、驿、楼、号、亭及其遗址,见证着古城千古繁盛走来的文化沉淀。青瓦民居错落有致,院落深深,市井繁华。历代官吏、行旅、文人、名士题诵咏赞甚多,典载实存,难以尽述,让古城散发出多维的惑人魅力。古城在历史的风雨中迎来送往,承担了重要的保障与服务。从成都府到达西安(帝都)的官吏与游宦、商旅大多要在古城歇宿。古有“七昭化八广元,十二三天到勉县”的民谚,说的就是从成都起程七天就可到达昭化。昭化古城是一个县城,在漫长的岁月里承载了川北重要的百货集散。据乾隆《昭化县志·街巷》载:“其间布帛陈肆,蔬菜列衢,米椒盈筐,药材满架,方轨广途,街石绣错。昭城虽陋,得此数家之陈设,俨然贿货山积,纤丽星繁矣。”道光《重修昭化县志·街巷》城内有住户三百多家,店铺一百多家。餐饮、施舍、娱乐诸业历来发达。光绪三十一年《最新四川教地理科书》第五章《川北道保宁府》云,昭化县城“位于广元县西南及嘉陵江西岸,东西北三面绕水,南负牛头山,巍巍然据金汤之固。城虽小于广元,要亦繁盛之地云。”正街有城隍庙,庙会盛大,又称“庙市”或“节场”,乡民叫做“赶庙会”。与庙会相伴的就是看戏。城隍庙对门是“乐楼”,是昭化士民看戏的场所,长年热闹非凡。《重修乐楼记》:“每值赛神之际,男女杂遝,肩背相摩,几于擁塞不通,无插足地。”光绪三十一年(),西安候补知县、绵州吴朝品留宿古城,其同年王伯翔便招歌伎侑酒之乐,其红《娘曲并序》云:“红娘,昭化人,一字红莲,伎师姚月仙养为己女,教以艳曲。仆至昭化遇雨留滞,王伯翔同年招致之。母女同歌,音节遒丽,恻恻动人。嗟乎,十年薄倖,曾销小杜之魂。一曲琵琶漫洒江州之泪。聊赋短章,代摅情愫云尔。”记叙其听歌之胜:“红娘拍手为我歌,歌曲翻新非旧谱。巴女结习唱竹枝,阁道今宵传菊部。”

交流往来辐射川陕甘及苍阆诸地。水陆要道形成网络触角向四周伸展。史称“桔柏渡二水相合处实梁州运道也”。陕西阳平关、甘肃文县武都一带的客商沿嘉陵江、白龙江及驿道而下,频繁来到昭化进行交易,带来他们的山珍、煤炭和木材,真是“日过多少老陕,夜宿无数秦人”。上游客商将木材扎成筏子沿江放下,悠悠浮行。下则有船只自南充、阆中沿嘉陵江而上,带来盐巴、丝绸及都市的舶来货,从东门外的码头上岸。陆路则有利州、苍溪、剑州等地分别从不同的方道而来。据《县志》载:汉代城内已有店铺一百多家,居民数百家。历至明清,俱为发达。街道店铺林立,据不完全统计,有南北杂货、纸号、茶行、布店、药铺、油行、钱庄、酒家、烟馆、书肆、仓储、铁匠、缝补以及手工作坊等几百家。民国时期,还建有民生工厂、酿造厂、纺织厂、缫丝石等。城内有荣生祥、协议公、天顺成、益合堂、昭元宗等资本雄厚的大商号,从事批发、客栈、贩运等生意,从业人员数百人。城内有袍哥大爷二十多个,兄弟伙近七百人。烟馆上百家。

20世纪,嘉陵江、白龙江及的水上运输十分发达,舟楫夜泊,绕岸灯辉;市井晨饮,沿江雾布。每天过往码头的船只上百艘,排筏悠悠,汽笛长鸣,堪称一时之盛。商贾云集于市,带动了古城的服务业。南来北往的羁旅行役者在古城暂住,品尝着当地的美酒、黄辣丁、宫保鸡丁、白脆的贵妃韭黄和胭脂萝卜,消解着时光的无聊与疲乏,暧昧着多少个温香嫣红的夜晚。使钱赌茶,听戏抽烟,丢下一段放浪的享受。当年,客船货船绕岸皆是。见多识广的船商水手经常往来,与古城的店主结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曾有“石头会说话,席子下河坝”的说法,意思是说,船商在码头边用石头敲几下船帮,古城的店家听到后,就会把需要的服务送到河边。传说有船家多无避忌,他们常常到街上买菜购米,由于长年的水上生涯,捎公水手多不穿小衣,仅着上衣。他们走在清晨的小街上,无意中用衣襟兜起那些个买来的胭脂萝卜与青菜头时,往往露腚而出丑,成为一时笑谈。

昭化古城自古以来就是南北居民混杂的聚居地。《史记》载:“秦破赵,迁卓氏入蜀,诸迁虏少有余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北方移民在昭化安居落户者较多。也有那上河下河的行旅者,到了几次古城,便对之牵情迷恋,将自家儿女到古城找个好人家结下一门亲事,缔结一段血浓于水的不解情缘;或者发了财,干脆在古城置一份产业永世定居。而今,昭化古城的居民姓氏纷杂,南腔北调时闻闾巷,便是见证。

古街的店屋,现在多是明清建筑;不以规模宏大取胜,而以布局紧凑、用料精良与装饰精致见长。连续多进,院落深深。如辜家大院、益合堂、怡心园等俱是典范。临街一进是门市铺面,也有兼做手工作坊的,二进以后一般布置居室、库房和作坊。大多用若干立木板为门,按序编码。白天御下木板成敞式店堂,夜晚按编号装上。店铺常用雕饰,木质额匾,并悬挂牌匾或幌子。楼房铺面多临街,置以重檐,明楼加栏杆。民居为高架木结构,外观简朴。大门结实,门槛高。大门启闭把内外隔成了两个世界。宅内天井较小,有长方形,也有正方形,实是地势使然。花窗绮户,繁缛富丽,梧桐石榴横斜一角,古色古香。走进一个小院落,稍稍小憩,说不定转悠之间不慎碰到脚下磨蚀的石板、壁裙上的镂刻与荣枯数次苔藓的瓦当,它们的年龄可能已经千而几百年了。

昭化古城是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小城,同时也是一处驿站。她以博大的胸怀容纳着八方来客。历史上,刘备、唐明皇、何易于、司马错、姜维、杜甫、岑参、欧阳詹、陆游、杨升庵等众多政治家与文人墨客,或为了梦想在此据守逗留,或赋诗作文以赞颂之,刀光剑影,鼓角铮鸣,遣愁排恨,感咏抒怀,都凝结成了古城挥之不去的芳菲永恒。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任国富

供稿:广元市昭化区地方志编纂中心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文化昭化古城川北形胜任国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