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钱是秦始皇灭亡六国之后,为了统一各诸侯国的货币而新铸造的一种钱。这种认识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因为各种公开出版物以及教科书中都是这么讲述的。它的依据是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的一段记载:“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实际上,司马迁的这段话,两千多年来大家都理解错了!
结合考古资料、文献记载以及秦半两实物,来看看世人是怎样误解司马迁的,以及半两钱是在什么背景下铸造的,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以及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一、战国半两钱的发现
为什么说司马迁的那段话被理解错了?因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四川省巴县的冬笋坝、青川县的郝家坪、浦江县的战国船棺墓,以及陕西省咸阳塔尔坡等多处战国时期的秦墓考古挖掘中,都先后出土了半两钱。
考古工作者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墓里发现了半两钱,这说明半两钱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战国时期就已经铸造使用了,并不是以往大家所认为的那样,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新铸造的一种货币!
为了后面的叙述方便,我们先来看看考古工作者是如何发现并确定战国半两钱的。
发现半两钱的考古工作,以—年四川博物馆(年月更名为四川博物院)等单位在四川省青川县郝家坪50号战国秦墓中的发现最为著名,该墓葬出土了7枚半两钱与2件木牍。其中1件木牍正面记载的是秦武王二年(前09)颁布的、由左丞相甘茂等修订的《为田律》,背面是与该法律有关的记事,内容主要是秦统一六国之前田制变化的史实,以及整治田亩的一些具体规定。
这两件木牍对研究先秦时期的田律、探索商鞅变法和先秦的土地制度以及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都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样,它们对于确定半两钱铸造和使用的时间、地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引起了钱币界的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