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县,隶属四川省绵阳市,是著名风景区九寨、黄龙之门户,素有“天下大熊猫第一县”之美誉。
平武县自西汉置刚氐道以来,已历年。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年)置刚氐道,隶广汉郡,治地今古城镇。蜀汉建兴七年(公元年)分刚氐道地新置广武县于南坝,并改刚氐道为刚氐县,治地不变,两县皆隶阴平郡。西晋太康元年(公元年)更广武县为平武县,仍隶阴平郡。后魏孝武帝时(公元--年)置江油郡,郡、县同治今南坝镇。西魏废帝二年(公元年)置龙洲,洲、郡、县同治今南坝镇。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年)置龙安府,府、县同治今龙安镇。民国二年(公元年)废龙安府,仍置平武县至今。
三国,蜀汉后主建兴七年(年),蜀汉政权在刚氐道境内南部分置广武县,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年),东吴灭亡,天下归晋,乃更广武县名为平武县,此为县境内第一次以“平武”为名建县。“平武”之名,系取“阴平”之“平”与“广武”之“武”组合而成,乃“天下从此太平,永远休兵罢武”之意。
明朝,太祖洪武二年(年),今平武县境为龙州江油县与青川守御千户所辖地。
明神宗万历十八年(年),新设宁武县附郭,与龙安府同治今平武县城龙安镇。万历十九年(年),改宁武县为平武县。此为县境内第三次以“平武”为名建县。此后,县名及治地至年底未变。
明洪武二十三年(年),筑城墙。
据《龙安府志》记载:宣德五年(年),龙州土知州薛忠义上奏皇帝请求修筑砖城。建成的州城,三面濒江,北枕箭楼山,因山就势,气势恢宏。书里记载:薛忠义土司所筑城墙高一丈八尺,周长九里三分(米),城墙高6米,顶宽5米,底宽7米。
该城地势东低西高,平面呈椭圆形。仅东北城角略成90度角,其余各面城垣均为圆形弧状。今据实测,该城南北长约米,东西宽约米,总面积83万多平方米。府城东、南、西三面临涪江,城北紧靠翠屏山峦。该城背山面水,是一座既利于进攻、又便于防守,地势极为险要的城池。
龙安府城共设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东门为迎晖门,南门为清平门,北为拱宸门,西门为通远门,门楼叫镇羌楼,意思是通向西北远方即为氐羌少数民族,设此城门有抵御、镇压、平定氐羌之意。
城门北枕箭楼山,东南方向绕涪江沿岸龙安镇城边而过,城墙结构坚固,高大雄伟,为砖石垒筑而成,城墙顶上由青砖铺地,外侧筑齿形箭垛,拐弯处设有方形城台,墙外掘有堑壕。北半部城墙沿箭楼山脊起伏,蜿蜒的山势而筑,砌梯通行。
平武城墙大部在文革中损毁,仅存西门及附近墙段。
年拆南门城墙建平武县大礼堂。
年拆西门上的镇羌楼。年改造老县城拆东城门。次年,拆南城门,北门亦遭到人为破坏,城墙在“文革”中被毁,现今仅有残墙。
年西城门的残余及城墙被列为四川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现存西城门和五分之一城墙,长多米。城门为圆形拱卷式门洞,洞壁全用石条垒砌,卷拱部分则用青砖拱成。外墙采用砖、石混作的方法,城门外壁设置砖雕仿古壁檐。
1年,重修西门,并复建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