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泪目震后12年30张图片真实还原川蜀大
TUhjnbcbe - 2023/4/14 22:23:00

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莫泊桑

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龙门山断裂带沿线多地遭受重创,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空前。

十年弹指,沧海桑田。岁月已经抚平疮痍,伤痛记忆却无法抹去。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十年重建,昔日的灾区已是旧貌换新颜。在我国的川西北,包括汶川、北川、青川、绵竹等在内的多个生态小城正步入新一年的旅游旺季。民俗年画、精致羌绣、古朴民居……多个意蕴深厚的川西文化元素,激发着天府之国的无限活力。

地震12周年之际,将一组震区实拍图片和感人故事分享给大家。让我们在深切缅怀遇难同胞的同时,共同回望川蜀大地的重生之路。

青川:青川精神融入血液,“天大的困难能战胜”

在以青川为代表的四川北部山区,一种名为薅草锣鼓的传统民乐广泛流传。每逢农家集体锄草时,一人作歌郎,一人当鼓手,有节奏地边敲边打边歌唱,为劳动者鼓舞士气、消除疲劳。年,川北薅草锣鼓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青川感恩奋进浮雕墙

青川县城即景

年,汶川地震之时,作为极重灾区之一,处在龙门山断裂带的青川县共有万间房屋倒塌,数万人遇难。大地颤抖的瞬间,刚成立一个月的青川川北薅草锣鼓艺术团成员正在排练。“房梁在掉,汽车在弹,人们在街上爬起来又倒下去,很多人从此长眠,其中也包括一位团友的父亲。”回忆起那场浩劫,艺术团团长显得尤为平静,仿佛十年前的苦痛已完全沉淀和融入血液中。

凭着一种使命感,团员们在震后3天就重新恢复排练。6月8日,艺术团就将震后的第一场基层演出送到了青川县马鹿乡。那场演出没有演出服、舞台和红毯,只是将土地搞得平整些,老百姓缠着绷带、抱着孩子,围坐在不远的田埂上。《从头再来》等节目引得观众泪目,看到此番景象,路旁汽车司机全部停车鸣笛,大喊“青川加油”。那段吃住在田坎、和观众打成一片的日子,也成了人们今生难忘的记忆。

青川县枣树村

在青川采访,更让人动容的还有无处不在的青川精神。“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是青川县*坪乡枣树村村民打出的两条励志奋进标语,更是灾区人民自立自强、狠抓灾后重建的真实写照,目前这两条标语以及其所承载的青川精神在当地广为传颂。

青川幸福岛掠影

青川人民公园

绵竹:浴火重生,文化记忆割舍不断

绵竹年画诞生于四川省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川蜀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年的地震中,绵竹多所房屋坍塌,年画村三彩画坊创始人贾君用于存放年画创意产品的仓库也未能幸免。当时正以年画事业为生的贾君一度心灰意冷,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绵竹年画深受在绵竹驻扎的援建部队喜爱,为了重谋生路,她和姐妹们坚持作画,甚至利用午饭时间推销自己的作品。那段时间,贾君的作品每天卖到断货,这让她重拾起继续前行的信心。随后,同类年画作坊大量涌现,绵竹年画迈向发展的*金期。

绵竹年画村三彩画坊

现在,在年画村,家家户户外墙上的年画装饰随处可见,古朴厚重的文化记忆也世代相传。年画村现有年画作坊约18家,年画产业从业人员已达千余人,开发出刺绣年画、陶版年画、手绘年画等百余种年画品种,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的年画村还发展成集绵竹年画商品生产加工、技艺传习体验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民间工艺文化旅游景区。

绵竹年画村,游客画中游

北川:白纸作画,羌族文化铸造城市底蕴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虽然“5·12”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但距离震中超过多千米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却受灾惨重。整座县城几乎夷为平地,遇难人员逾两万,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老北川县城如今已夷为平地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

5月22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相关领导在北川考察时称“一定要再造一个新北川”,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审查通过北川新县城选址,将北川新县城定于距离老县城23公里、安县安昌镇以东大约2公里处。北川也成为当年地震中唯一一个异址重建的县城。

如今,在新北川县城,羌族元素尤为凸显。以图书馆、文化馆为代表的文化中心,以影剧院、川剧团为代表的艺术中心,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共同丰富和完善的城市基本功能,构造出一座富有羌族文化韵味的现代新城。

新北川县城夜景

汶川:铭记地震之殇,文化资源成为转型新思路

地震前,汶川是传统农业、工业重镇,旅游基础几乎为零。在地震的浩劫中,汶川多地几近被夷为平地,地貌和地质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当地产业结构也因此被迫加速升级。

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汶川依托感恩文化和多元化藏羌民族风情,深入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形成“一乡一特、一镇一景、一村一品”的旅游发展格局。由震中映秀、水磨古镇、三江生态旅游区组成的纪念性和文化主题景区汶川特别旅游区每年可接待游客数量达百万人次,最初鲜为人知的川西小城全面转型为现在的文化资源富集地。

汶川地震震中

汶川县映秀镇当今景观

行走映秀,小镇风光已完全颠覆震前的原有样貌。漩口中学、百花大桥等遗址完好保留,游人在此回溯伤痕,缅怀同胞。小镇还设有民族主题客栈和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文化创意园,藏羌织绣、觉囊唐卡、祥巴版画、藏茶制作技艺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供游人体验。

汶川漩口中学遗址,多少师生长眠于此

五层高的阶梯教室已塌陷

在水磨古镇,当地的藏羌文化韵味不仅外化为西羌汇、羌绣广场、羌笛广场的特色规划布局,更注入到百姓的精神中,渗透在百姓的日常生活里。随着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室相继成立,当地群众文化活动与日俱增。群众自发组织的藏族特色锅庄舞每天在禅寿老街万年台上演,而每逢节庆,由当地妇女文艺骨干参与的羌族歌舞表演轮番开展。

水磨镇禅寿老街街景

水磨镇羌城街景

走访水磨古镇的那天,笔者即将离开之时,刚从汶川八一小学放学的孩子们涌入了水磨镇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阅览室,在那里,孩子们即将开启属于他们的春天。

水磨镇社区居民委员会阅览室内,孩子们在读书。

注:笔者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之时,有幸回访地震灾区,文中所配发图片摄于当时。

文图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支持!

#汶川地震12周年祭#

往期回顾

文旅地图系列:

喜欢水乡旅游又厌恶商业化?这几个免费江南古镇或许有你的菜!

它是藏语中“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神秘的热贡艺术令人心驰神往

诗和远方携手后,这里成了武汉最火网红打卡地

趣闻实录系列:

黑暗料理界“小清新”盘点:它们是舌尖上的另类乡愁!

幕后故事系列:

钻研手艺40年!如今,这位宁夏砖雕匠人却把独门技艺教与乡邻共享

深度观察系列:

这一中华文化瑰宝被称为战疫利器!武汉重启,她功不可没!

1
查看完整版本: 泪目震后12年30张图片真实还原川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