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铺平山里娃的成才之路ldquo七
TUhjnbcbe - 2021/9/14 20:15:00
皮肤科白癜风杂志编委 http://m.39.net/pf/a_6866320.html

我的名字叫“七一”

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共产*员自愿交纳了近百亿元抗震救灾“特殊*费”。四川省有49所中小学校被纳入“特殊*费”援建项目。这些学校分布在成都、阿坝、绵阳、德阳、广元、雅安等市(州)极重灾县和重灾县,涉及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完全中学、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等多种类型。(据《人民日报》《四川日报》)

如今,十余年过去了,这些建成后挂牌“七一”的学校,都取得了怎样的发展,有哪些办学特色和亮点,开展了哪些感恩行动和德育活动?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成立周年之际,《教育导报》特别策划“我的名字叫‘七一’”融媒体系列报道,回访7所特殊*费援建学校,展示学校新貌和办学成果,表达师生对*和国家的感恩之情。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青川县七一高级中学。

青川县七一高中位于

川、甘、陕三省结合部的秦巴山区

其前身为“青川县立初级中学校”

年更名为“四川省青川中学校”

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

青川中学的校舍和设施设备几乎损毁殆尽

在*和*府的关心支持下

经由特殊*费援建

得以涅槃重生

学校因此被命名为“青川县七一高中”

最近,青川县七一高中的语文教师*仁义格外忙碌。作为一所边远山区学校,青川县七一高中近年来正着力推进“学本课堂”建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像我们这样的老教师,一方面,要转变教学观念,另一方面,还要不停地学习新知识。”*仁义说。

青川中学始建于年10月,是广元市首批办好的五所老县中之一,被誉为山区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全国其他县中一样,青川中学也面临师资、生源大量外流的情况。“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学校先后经历广元复课、宁夏就学、板房教学、“一校三区、乔竹分治”的艰苦历程,在特殊*费的援建下,这所“老县中”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

“硬件硬起来了,怎么提升软件?”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校长王海元和全校教师心中。在王海元看来,县中的“塌陷”除了有整个教育环境因素,还有学校“内在”的问题。

他认为,过去的高中教育过分强调考试和分数,教学方式上搞“填鸭教学”和“题海战术”,课堂效率低下的同时,也挤占了学生大量的时间。

完成灾后重建后,青川县七一高中依托先进的教学场地和设施设备,提出“双格两健”的育人思路,即体格健壮、人格健全,实现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学校因此开辟、开发了大量艺体、科技、劳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课堂和校本课程。

“但这些课程和活动要真正‘落地’,必须提高课堂效率,把时间腾出来!”王海元说,学校“学本课堂”的改革由此发端。

他介绍,“学本”即以学生为本,过去的课堂以讲授式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对于山区学校的学生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个体差异大,老师“满堂灌”“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最终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跟不上”,“两极分化”严重。

“必须逐渐把老师讲的比例降下来,想法设法把学生参与度提上去!困难肯定有,动起来再说!”这是王海元反复在教学工作会上提的要求。一时间,“提质增效”在青川县七一高中成为了“热词”。

可对于教师来说,要实现“学本”,就意味着要改变自己长期以来的教学思维和方式。*仁义曾有一段时间感觉“很难适应,很煎熬”,“但一想到*和国家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条件,想到山里学生前途,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自从推进了教学改革,慢慢地,老师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满堂讲、讲难题、讲怪题,而是通过用心设计课前预习方案,摸清每一名学生的‘底子’,课中设计自主探究方案,引导学生一步步消除‘差距’,设计课后巩固方案,让学生能举一反三,把知识内化为能力。”*仁义说,课堂教学模式和方式的改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思维方式,“站在学生的立场,一切从学生出发。”

“青川是山区,是农村,还是革命老区。青川县七一高中的学生,80%以上都是来自农村的留守学生。在青川办教育,肩上扛着的,是山区农村的未来和希望。”王海元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支持学校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青川县委县*府近期正准备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未来,青川县七一高中将继续致力于铺平山里娃的成才之路,以更优异的成绩回馈社会、回报*恩!”

文图视频

鲁磊葛仁鑫

编辑:向颖

审核:刘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铺平山里娃的成才之路ldquo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