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10个新地标,见证川人的坚强
TUhjnbcbe - 2021/8/6 23:37:00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m.39.net/news/a_5837765.html

十年的时间

可以让受损文物修复如旧

可以让一个小镇变5A景区

可以让更多的人走上致富之路

十年了

曾经受伤的地方

已经焕然一新

汶川地震十年后

十个震后重生的新地标

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力量

和美好的未来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坐标:北川县

★它的十年

年底,上海同济大学专家对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规划,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建成开放。至年底,这里已经累计接待社会公众万人次,逾千万人在此垂泪驻足。

图片来源: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管理中心

★新生之路

地震造成北川新城区60%的建筑垮塌,在老城区,这一比例更是达到80%。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的最核心区域,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受到仔细的保护:老县城周围的山体密集铺设了防止山石滚落的防护网,河道进行了疏浚整治,14处23幢震损建筑进行了加固支持。遗址区内还建成一座长米、高18.8米的拦沙大坝,确保遗址免遭泥石流侵袭。

★走向未来

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破坏性极其严重,世所罕见,大多数人都没有亲身经历过。北川老县城遗址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其留存,对防震减灾的科研和宣教都有重要作用。

卧龙大熊猫基地

★坐标:耿达镇

★它的十年

年,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在这里拔地而起。自年以来,先后有17只大熊猫幼仔在这里出生。

图片来源: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新生之路

年5月,大地晃动之后,卧龙原有唯一的科研基地——核桃坪基地严重受损。年下半年,在香港特别行*区的帮助下,总建筑面积约平方米的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拔地而起。年,首批建筑物交付投用。如今,神树坪基地已经拥有圈养大熊猫50余只,成为国内最大的圈养大熊猫种群聚集地之一。

★走向未来

卧龙是熊猫家园,也是中国大熊猫科研真正意义上起源的地方。在这里重建大熊猫基地,更具有象征意义。神树坪基地的重建,让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和卧龙独有的野生环境融合在一起。

剑门关

★坐标:剑阁县

★它的十年

十年过去,震后的剑门关依然保持着明代关楼的模样,但年的票务收入已经达到震前的十倍。

图片来源:剑阁县委宣传部

★新生之路

历史上剑门关的关楼几经损毁重建。地震时,又将年修建的关楼震为危楼。因此,当地决定以明代关楼为原本,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重建。为了尽可能地还原历史,重建的每一步都是严格按照历史记载进行施工。关楼上的木门、屋檐也全部是按照传统建筑工艺进行复建的。

★走向未来

重建期间,当地在黑龙江援建方的支持下,除了对原有的景点进行原汁原味的复建外,还根据当地的特色新规划了72个景点。来自剑阁县旅游局的数据显示,年全年该景区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票务收入2.1亿元,是地震前收入的10倍。

水磨镇

★坐标:汶川县

★它的十年

十年间,这个震前高耗能、重污染的工业重镇,通过灾后重建、产业转型、业态打造,已经成为一个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发展的新城镇。

图片来源:水磨镇人民*府

★新生之路

“以前我们没有‘旅游’这个概念,用这个方式赚钱,想都不敢想。”王仕*是水磨镇*家坪村人,他和妻子在镇上的和谐广场摆摊卖手工茶已经有五年了。人气最旺的时候,有3-5口大茶锅同时在现场炒茶售卖,每年能增收3-5万元。

水磨镇景区的核心地带——禅寿老街有着汉、藏、羌三大民族文化融合的风貌特色,又结合来自灾后援建单位广东省的南粤文化元素,吸引来无数游客,也让周边居民找到增收致富的新起点。

★走向未来

年4月,水磨镇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年10月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年3月被颁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年成功申报为国家AAAAA级汶川特别旅游景区。

全新打造的水磨古镇,在规划上突出体现了生态、文态、形态、业态的有机融合。当地居民不仅家园得到重建,居住环境也得到明显的改善,参与全镇的旅游业发展也成为致富的好路子。

二王庙

★坐标:都江堰市

★它的十年

十年前的五一期间,重庆游客王忠勇曾到二王庙来游玩。数天之后,“5·12”汶川特大地震袭来。十年后,当他再次来到这里看到修复后的二王庙,不禁感慨“这和十年前一样。”

摄影:何勃

★新生之路

汶川地震发生后,二王庙除主殿外,戏楼全部坍塌,二殿损毁,一殿出现倾斜,前山门也扭曲变形。

为保持古建筑修复的准确性,工作人员在拆卸原构件时,将可利用的建筑构件和材料进行拣选、编号和分类堆放,修补时再对照图纸记载一一对号入座。修复后的二王庙,采用了70%原构件,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原有历史信息。

★走向未来

都江堰二王庙古建筑群应对灾害和抢救修复很及时。修复过程中,在尽量使用原来的材料,保留原来的风格、体系的同时,对原有相应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让设施设备更加完善,对世界上其他地区抢修文化遗产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东汽新基地

★坐标:德阳市

★它的十年

十年里,震后新生的东汽在国家和省市支持下完成了多个世界“首次”和“最大”,突破了多项世界级难题。

图片来源: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新生之路

十年前,汶川大地震使东汽汉旺生产基地遭受重创,然而,震后一个月,东汽就恢复生产。同年8月1日,东汽新基地正式开工建设,仅一年零九个月后,一座占地面积亩、有19个生产车间的新基地,在德阳八角镇拔地而起。

★走向未来

“东汽精神”不仅体现在新基地的建设里,更贯穿于东汽震后10年的转型发展。就在4月20日,“华龙一号”常规岛汽轮机的低压转子在东汽完成研制,从德阳发运,前往福清核电站。与此同时,国内首台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燃机也在东汽新基地里进行研制。不仅仅是在技术做突破,东汽还在新能源等更多领域积极探路。

智慧岛

★坐标:青川县

★它的十年

蜿蜒的青竹江旁,一个崭新的教育园区拔地而起,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智慧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这里走出大山。

图片来源:青川县委宣传部

★新生之路

年9月,由浙江省援建的青川县竹园镇智慧岛教育园区正式建成投入使用,这里集中了青川中学、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青川县教师进修学校,承载着青川的未来。

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采取的是企业定制化职业培训。以高级乘务班为例,全班30多名学生,都是为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定制培训的。

★走向未来

年,为了更好地提升当地的职业教育水平,青川县*府引进社会资本,采取合作办学的模式,与上海一家教育集团签订了为期20年的合作办学协议。自去年合作以来,该校已有96名学生和奔驰、美的、方正等知名企业建立实习和就业关系。

*镇

★坐标:彭州市

★它的十年

地震前,*镇居民以务农或外出打工为主;地震后,不少居民将住宅改造成旅馆、饭店、商店,吃上“旅游饭”。

摄影:肖雨杨

★新生之路

*镇原本是一个传统农业小镇。遭受汶川特大地震重创后,彭州市*府重新梳理了当地的资源禀赋:小镇保留了不少罗马式建筑,具有独特旅游文化优势。《彭州市*镇产业总体规划》很快制定出炉,以打造独具特色的“中法风情小镇”为目标,*开始了向旅游小镇的转变。

★走向未来

如今,在“中法浪漫风情”的基础上,*镇还注入了音乐艺术元素,漫步小镇街头,音符、乐器等元素的涂鸦、装饰随处可见。随着各类高品质音乐活动的启动,不少音乐人也选择驻留在此,从事演出、培训、创作和乐器销售等,为*镇注入了更多生机和活力。

桃坪羌寨

★坐标:理县

★它的十年

桃坪羌寨的灾后恢复重建水平很高,曾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图片来源:理县县委宣传部

★新生之路

10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中,桃坪羌寨遭受重创。对此,国家文物局将其列为羌文化抢救性保护工程进行了修缮。对口援建的湖南省还在两三百米外重修了占地多亩的新寨子。

★走向未来

走进新寨子,片石墙、迷宫式通道,保持了和老寨一样的神秘感。不同的是,新寨子客栈饭店林立。在连接桃坪羌寨新老寨子的莎朗歌舞广场上,每年羌族新年的花儿纳吉赛歌会都会在此举行,已成为当地羌文化对外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红豆村

★坐标:什邡市★它的十年

年,99对参加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新人在这里举办了集体婚礼。从此,红豆村成为了年轻人向往的中式浪漫之村。现在,每年村里要办近场婚礼。

图片来源:什邡市委宣传部

★新生之路

这里曾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村落。震后,95%房屋受损的红豆村得到北京的对口援建。因为村里那棵0余年的红豆树,每年都要结出上万颗鲜红的心型红豆。援建方给曾经的“叶烟之乡”定义了一个新角色——中国婚庆特色村。

★走向未来

重建的红豆村布局颇见章法,以红豆树为核心,白墙灰瓦、飞檐翘角的农房错落布局,村道蜿蜒其中。在红豆树周围,村里建起了月老祠、鸳鸯井、印心池等景点,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这里旅游或举办婚礼。未来,红豆村还将打造婚庆基地,新建一座婚俗博物馆,展示从古至今的婚俗文化。

十年的时光

不长不短

足以见证四川人的

坚强和勇敢

十年的时光

在四川崛起的

远不止这十个新地标

在四川人心里

有千千万万个新地标

鼓舞着我们

向着美好的明天启程

相关推荐

感动!汶川地震后在什邡罗汉寺出生的个娃,10年后重聚了!

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震生”,今年10岁了!

震撼航拍!汶川地震10个极重灾区,现在是啥样?

请回答:那年,你在哪?做什么?

四川日报记者

张舒王成栋张庭铭杨艺茂

雷倢罗向明吴亚飞徐中成

本文编辑:文婷

校对:张运骄

审核:刘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10个新地标,见证川人的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