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微生活一枚青川战国木牍写下秦王朝
TUhjnbcbe - 2021/4/6 18:59:00
北京白癜风医院好不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青川微生活爱上青川从青川微生活公元前年,秦灭巴蜀,曾创造了三星堆、金沙等辉煌文化的巴地蜀地就此开始了大一统的融合之路。秦灭巴蜀以后,又是如何大规模向蜀地组织移民、从事生产?除了《华阳国志·蜀志》等史料有关于“移秦民万家实之”等零星记载以外,年在四川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中出土的一枚木牍,记载了珍贵的相关信息。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的秦木牍。30多年来,徐中舒、李学勤等历史学家围绕木牍上的个文字展开研究。在近日成都举行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周年贺信精神”座谈会上,青川木牍发掘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家祥透露,迄今发表的青川木牍相关学术文章达到60余篇,去年结集出版了《青川郝家坪战国墓木牍考古发现与研究》。专家们认为,青川木牍记载了秦武王时期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筑堤修桥等6件大事,是研究先秦土地制度等的珍贵材料。此外,郝家坪战国墓等的秦汉遗存在青川、昭化等地集中发现,更为蜀道金牛道的走向提供了考古证据。最早秦代木牍也是四川地区最早农田水利*府文告年1月,青川县城郊公社白井坝生产队社员在郝家坪修建房屋时,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在前往清理时,又发现约座战国墓。当年2月至年7月,考古人员清理了72座墓葬,在第50号墓中,发现两枚木牍,这就是著名的青川木牍。↑年青川郝家坪墓地发掘现场。省考古院供图↑年青川郝家坪墓地发掘远景。省考古院供图*家祥介绍,这两件木牍,其中一件是否有字存疑,但另一件木牍之上,两面都有墨书文字,其上记载了秦武王时期田律的某些具体内容。“专家通过对木牍文字的识读发现,这是秦武王二年(公元前年)冬天,秦王命令丞相甘茂和内史匽,在“百姓邪僻不守法”的背景下,对《为田律》加以改订。这份田律涉及的内容共有6个方面,要求“农田每宽一步、长八步,就要造畛(田埂),每一亩农田,必须有两条田埂和一条陌道。”“在秋季八月必须划定田界,并除去阡陌上生长的草”“九月要大规模修治道路和难行的地方”“十月要造桥、修筑池塘水堤,使渡口和桥梁畅通。不在规定修治道路的时节,如果道路不能通行,也应立即修治”……↑木椟青川县文管所供图↑和木牍一起出土的秦半两,这也是国内出土的最早秦半两。青川县文管所供图这件木牍,让考古界如获至宝。*家祥说,木牍上有明确的秦武王二年的纪年。史料记载,秦武王元年(公元前年),秦国曾命甘茂伐蜀。正是在甘茂定蜀以后,青川、平武一带成为秦国疆土,先秦的土地制度也开始在蜀地推行,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修订。更珍贵的是,这件木牍还书写有“百亩为顷”等字样,蕴含了珍贵的历史信息。*家祥说,以前“百亩为顷”始于何时,界限是不够清楚的。“一般认为从秦代开始,但现在就有迹可考了:至少在秦武王时就开始,甚至可以上溯至孝公变法。此外,田律还提到修陂堰、筑堤坝等人工堤防工程,也可作为蜀地开发水利的一种体现。”佐证蜀道路线先秦金牛道经过青川年发现的青川郝家坪战国墓,只是当地战国墓群的一部分。年汶川大地震以后,考古人员继续抢救性发掘了余座战国墓葬,丰富的出土文物,为先秦时期秦蜀通道金牛道的走向提供了证据。*家祥说,根据相关史料,古蜀道的开通应在距今年以前。然而彼时金牛道入川的具体走向,只有《华阳国志》等相关典籍有所记载,称在四川境内始于青川县沙洲镇和营盘梁乡,即汉代白水县城的白水关,至广元昭化(古代葭萌关),一共长约60公里。然而,广元明月峡里,同样在崖壁上依稀可见古时栈道孔。先秦时的金牛道究竟从哪里经过?年,考古人员在白水关发现了著名的“蜀东工”铭文青铜戈。这件铜戈上镌刻了“九年相邦吕不韦造蜀守宣”“蜀东工”“成都”等篆体铭文。它证实在秦始皇时期,青川已开始使用秦王朝中央官吏监造的兵器。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家祥参与蜀道调查时,在营盘梁到昭化一线,都发现了秦汉时期的墓葬。在白龙江的东岸,同样发现了栈道孔,这些孔从白水关一直延续到昭化。相反,在广元朝天区,迄今尚未发现先秦时期出土文物。先秦蜀道途经青川到昭化的一条考古证据链由此形成。↑吕不韦的铜戈青川县文管所供图参与年郝家坪战国墓发掘的省考古院考古人员万靖也认同此观点。他表示,秦灭巴蜀,走的应该就是从陕南到青川再到昭化的这条线路。正是从此路入蜀以后,秦展开“移民实蜀”,部分入蜀移民就此留驻在距秦地不远的青川,并将郝家坪作为族群墓地。青川木牍的出土,是墓主属于秦民或处于秦国直接管辖下的确证。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后,金牛道主道从汉中入蜀一段,才改为从七盘关经朝天关到葭萌关。最早隶书墨迹把隶书形成年代推至战国中后期对青川木牍感兴趣的研究者不仅仅止于考古界,中国书法史的研究人员,同样如获至宝。*家祥解释,“这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隶书墨迹,它证明隶书至少在战国中后期时就已经出现。”纵观中国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以后,就是秦统一前使用的大篆以及统一后经丞相李斯整理的小篆。那隶书又是从何时发端的呢?青川木牍出土后,专家们发现其书体呈现出大篆向隶书过渡的风格。相比金文具有的严整、匀衡、对称、凝重的美感,青川木牍中包含“三点水”的偏旁,已经从竖形简化,其中有些字的捺笔,已有明显的波势。此种书法,已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的《老子》甲本相近。不过,木牍中同时也夹杂着许多篆体字,显示出与同时代金文的一致性和延续性。历史学家徐中舒曾表示:“我们有幸看到多年前一位高明的书手,用秦武王时期官府通用民间认识的字体写下多字田律……也给我们展示了隶书的起源和发展情况,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考古发现,是多么重要的一件历史文物!”据介绍,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尚未发掘的墓葬预计还有80多座。为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文物,郝家坪战国墓葬群已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紧邻郝家坪战国墓葬群,青川建有木牍公园,公园内木牍书卷大门、木牍发掘坑、耕耘与开拓雕塑、永字八法书法广场等独具匠心的景观建筑,彰显和纪念了青川这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微生活一枚青川战国木牍写下秦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