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呵呵,上坡薅草啰!
苞谷草和*豆草一长
川北薅草锣鼓就响起来了
锣声、鼓声、歌声
是青川人对夏天炙热的记忆
什么是薅草锣鼓?川北薅草锣鼓是一种广泛流传于青川山区农村的群众性民间音乐,说唱内容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知识生动地演唱出来,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源于秦,兴于元末明初川北薅草锣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川北薅草锣鼓起源何时,何人开创,从已知的文献查阅、田野调查、传承人走访均未得出明确的答案。与之相关的信息,是根据川北薅草锣鼓国家级传承人王绍兴从清末和民国时期保存下来的民间手抄本和老艺人口授心传唱本中的叙述:“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之乾坤,神农五帝尝百草,轩辕*帝制衣襟,治公和尚植五谷,植下五谷养凡民,养下凡民他懒惰,种上庄稼不寻草,牛魔王一见生了怒,随带草籽下天庭,南天门上撒一把,普天之下草纷纷,那时才兴锣鼓会,秦朝起始到而今。”从此唱本中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川北薅草锣鼓似乎源于秦代;又根据包谷(川北薅草锣鼓是在薅包谷二道草与*豆草时演唱)从原产地古巴传入中国,约在年前后,即明朝后期,据这些信息推论:“川北薅草锣鼓源于秦代,兴于元末明初”。
锣鼓敲起来,歌儿唱起来川北薅草锣鼓演唱程序按照一天劳动的过程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牵线子、扎盖子、安五方、说正文、耍歌、尾歌、办交接。
清早出工时,歌手敲响锣,众人闻声集合,紧随其后,在山间小道形成线,所以称为牵线子。
扎盖子又称“起歌头"或“排歌头”,相当于“开场白”,无固定曲调,一般使用诵唱,歌词五字句和七字句居多,讲究押韵。
将五方、五神、五行、五色、五味、十天综合在一起编成唱本,拜敬祈福,有时直接拜天、地、人,祈求天时、地利、人和。
说正文,是川北薅草锣鼓的主体部分,内容包罗万象,极其丰富,文学知识、历史故事、劝世警言等都是取材范围。
耍歌又称“取笑堂歌”“耍歌子”,一般在下午演唱,演唱内容部分是世代口传心授下来的,大多则是即兴演唱的,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其目的是搞笑逗乐以分散注意力,使繁重的体力劳动在歌声笑声中得以继续进行。内容是漫无目的的调侃乱扯,又被称之为“扯白”。
尾歌又称“收工歌”、“收工号子”,安排明天的工作。
办交接贯穿在整个薅草锣鼓演唱与劳动过程之中,起提醒、警示、鼓励、安排作用,“歌郎"用风趣幽默、和谐自然的唱词穿插在各个需要的位置,“办交接”能够真正体现出“歌郎"的水平与演唱功夫。
歌郎和联手一人击鼓,一人敲锣,称为单锣鼓;单锣鼓中加人一人敲马锣叫做夹锣鼓。
敲锣者被称为“歌郎”,在数十人的薅草队伍中起指挥作用;敲鼓者被称为“联手”,起到调节作用。有节奏地边敲边打边歌唱,似战鼓催兵,鼓舞劳动热情,歌声锣鼓声此起彼伏,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
川北薅草锣鼓把民间文化与音乐融入艰苦的劳动中,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历代先贤为后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传承与发展自年起,青川县委、县*府拨专款,挖掘、整理、保护川北薅草锣鼓,组织了薅草锣鼓培训班,成立了6个川北薅草锣鼓队、“川北薅草锣鼓”协会、青川县薅草锣鼓艺术团。
川北薅草锣鼓从田间地头唱到了舞台上,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旅发展,把青川人的热情和正能量唱给世界听!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熊猫家园·大美青川
欢迎您!
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文字、图片作者姓名来源不详,如有涉及相关事宜敬请与本平台编辑部联系(编辑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