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族是历史上农耕民族,据现有史料记载,氐族最初居住在西北高原,汉代以前的史书氐羌并提,春秋时期期氐从羌族中分化出来,正式定位两族。《后汉书,西羌传》就明确记述了氐族从羌族分化出来的历史事实;金行气刚,播生西羌,氐豪分种,遂用殷疆
”。氐族是怎么从羌族中分化出来的呢?羌族是以水草放牧的民族,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一部分接受中原文化而与华夏民族融合,一部分南下到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和岷江上游遂步演化为氐族。“氐”是一个会意字,是“氏”字的变异,尤其可见,“氐”字的初义,是指陇蜀高山峡谷地带危石突露不时崩塌滑坡的地名,而氐族的称谓当由其所居住的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和岷江上游着突出的地貌特征而得名。《宋史,氐胡传》(1)中记载,略阳白马氐杨腾迁移仇池,发扬壮大,势力与晋王朝对抗,魏拜百颂氐王。从公元年到公元年,陇南的氐羌民族先后建立“仇池”“武都”“武兴”“阴平”“宕昌”五个地方*权,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现在,文县古阴平大山深处居住的白马人,可能是白马杨氐的一支。因为他们的语言、节日、名字、宗教和图腾与古代氐族一脉相通,是十分珍贵的旅游文化遗产。
阴平国是白马氐杨建立的最后一个地方*权,传八主,共计年。是一段历史垛口,是研究文县白马人的重要资料,繁荣地方史志,灿烂中华文化。
二 氐人的探究
甘肃省 文县铁楼乡的白马人,他们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学者认为属白马氐人的
直接后裔。据乾隆《皇清职贡图》中记载,文县地连秦蜀,所辖番民,盖亦苗蛮之一种。与西南陲番不同。居县属之下舍书、英坡山等处。时有设王、马二百户领之。雍王八年,改土归流,男插鸡翎,番妇以布抹额,颇勤。学者们认为,这些族群属白马氐人的后裔。史书记载,陇南是古氐族最重要的活动中心,前秦苻氐、后凉吕氐的先祖是略阳氐人,最初是从武都迁徙而去的。据《水经注》讲,汉建安中,有天水郡氐杨藤者,世居陇右,为氐大帅,子驹,移居仇池山,魏拜百顷氐王。历晋至隋6个朝代,传33主,治年,其辖地武都、阴平二郡。公元年,阴平古国灭亡,大多数氐和汉同化,逃到深山老林隐姓埋名,主流史书不在记载氐民族的发展史。氐人隐没于藏族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大量史书表明,文县白马人是古代氐人的后裔,是古文献中提到的白马氐,汉代以后的史书称为氐族。
公元年,北魏战将皮欢喜攻破武都国,杀死国王杨文度。原仇池国主杨难当族弟杨广香帮北魏出兵有功,被封为阴平公。从此,阴平国建立,疆域拓展到今文县、青川、广元和九寨沟等地。
开国之始,杨广备叛魏投齐,受到齐的赞赏。杨广香逝世,杨炅继位,扰乱北魏的边疆。杨法琛在位时期,广纳贤才,博采众长,重视农业,深受氐羌民族衷心爱戴。黎川(今广元)人民造反,迎接杨法琛占据广元。充分反映南北朝统治阶级腐败无能和杨法琛清正廉洁。
公元年,杨法琛之子杨永安发动文县、青川、广元、武都氐民,与训练有素的北周*队发生激烈交战。秋雨连绵的八月,阴平国宣告亡国。从此,大多数氐与汉族同化,主流史书不再记白马氐族的发展史。
阴平古道北起武都,经白龙江古渡葭芦镇(今武都外纳),相传是阴平古国遗址,只是一家之言,无实物佐证。
甘肃文县白马河流域居住的白马人,学者认为属古代氐人的直接后裔,为旅游文化产业提供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据考证,川之北,陇之南,隶属古氐族发源地,史料记载古氐族部落众多,有青氐、白氐和韩氐等,其中的白马人是古氐族最大一支部落。《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说:“自冉駹以东北,居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汉书·地理志》载,(氐之“三氐道”:广汉郡有阴平道(今甘肃文县),刚氐道(今四川平武县)、前氐道(今)四川九寨沟县),(2)《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说氐人“土地险阻、有麻田”,鱼豢《魏略》亦云:氐“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从上述史籍记载中可以断定,甘川两省白马人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三陇南藏族的形成。
藏族是唐代出现的新兴民族,安史之乱时期,吐蕃侵占陇南大地,实现辩发易服的*策,最终导致氐族汉化与藏族的形成。笔者在《宕昌官鹅沟藏羌历史民俗音乐文化》中有详细的论述,从公元年到年之间,陇南大多数地方被吐蕃侵占,实际时间长达年。唯独摩天岭脚下文州(今甘肃省文县)和龙州(四川省平武县)吐蕃势力一缕而过,融合其他民族的可能性不大。芩仲勉先生《隋唐史》中把武都划在占领圈,把文州,龙州划在唐管区,同样《中国历史地图集》亦如其。四川学者曾维益在《阴平道研究》《蜀道难研究》两部书籍论述,在陇南尚属空白,根据史料记载,吐蕃势力侵占过文县,文县白马人是氐人后羿是可能的,白马人是古代氐人后裔是可信的。
羌族是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宕昌国是古代羌族一支,公元年西北游牧羌人首领梁勤建立地方*权,年北周大将田鸿攻破宕昌国,国都遗址今宕昌县城关镇旧城村一带。安史之乱时期,吐蕃首领木令征侵占二百多年,归顺朝廷宋剔姓为赵.由于羌人没有文字,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淹没,宕昌官鹅沟景区藏族同胞,其实是吐蕃东进与宕昌羌同化的结果。他们的房屋,节日,服装,舞蹈,宗教信仰上残留着古宕昌羌族的遗风,是当地旅游文化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唐代时期以武都为中心的甘川陕三省的交界处,任然有大批氐人居住。《括地志》中指出:‘陇右成州(今甘肃省成县)武州(今陇南市武都区)白马氐,其豪族杨氏居住成州仇池上。当代诗人杜子美《愁坐》中写道:’葭萌氐种鸠,葭萌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境内,言居住在葭萌的氐人与当地其他民族有差异,杜子美作诗时,据阴平国灭亡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据仇池国主杨难当兵败葭萌的时间更久,可见在唐朝中期,氐人仍然居住在四川北部。
四白马人与氐族的关系
白马,古部族名,氐族的一支最大的部落,汉代居住在甘肃省的南部和四川省的西北部,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产名马牛羊和蜂蜜等。史马迁《史记》中指出:自冉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词氐类也.
(1)地名的考察,陇南大地是白马人的故地,有许多“白马”的地名。白马河,今文县铁楼乡,因系白马人的世居住地,古今称为白马峪,白马寺,今成县陈院乡,系白马氐羌国祭奠先祖的寺院,白马关,今康县云台镇,白马社,今陇南市武都区与礼县草坪县交界处,是白马氐人的天然牧场,因有白马氐人祭天地神灵而得名,白马村,今文县天池景区境内,这些地名,都是与白马氐羌名而来,并非族名因地名而得到。史籍中白马两个字屡见不鲜,白马最大,白马氐,白马山寨,白马关,白马河(在文县民间叫做白马峪河)信仰白马老爷,白马土祖,并非无故,按地名学的理论又一个佐证。“白马”把四川省平武县白马人和文县铁楼乡白马人紧紧连在一起,世代结婚亲亲不断,平武的白马人有一部分是从铁楼白马河迁移过去的,认亲,祭祖至今延续。
(2)历史文物。
年,甘肃省西和县股仇池国的西高山出土三枚金印,印文分别“晋归义氐王”“晋归义氐候”“晋归义羌侯”充分说明白马氐杨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真实写照,为我们研究古代氐族的历史,留下一笔宝贵的史料。
(3)民俗的考察,著名作家*英《仇池国遗民白马人》中指出:
(1)白马人最有代表的面具舞,名叫“池歌昼”,舞者头戴三眼神面具,反穿羊皮袄,手拉牛毛刷。不仅的舞蹈的名称和来历的传说可以看到与仇池的联系,而且在古仇池国的核心地区的春季社火活动之中,也有“反穿羊皮袄,手拉牛毛刷”的角色。
(2)白马人跳羊皮舞的“传老爷”的祭祖活动,与仇池地区的“传老爷”的所跳羊皮扇鼓舞,其扇鼓,步法,仪式几乎相同。
甘肃省文县白马河流域的大山深处,居住着三千官方命名白马藏族的少数民族,自称白马人,具有独特的语言和奇异的风俗,学术界认为属白马氐人的直接后裔,十分珍贵的旅游文化遗产。陇南大地的宕昌,西和县,成县,徽县,礼县和武都区广泛分布的杨氏,强氏,毛氏,窦氏,田氏和王氏等虽他们如今均为汉族,但他们的族姓的根仍然是强悍的白马氐。白马人原始生态的傩舞池歌昼,“池”表示他们来自古仇池国的氐人,“歌”在白马语是兄弟的意思。古汉语“昼”同“咒”又与“祝”相通,因此,就是来自古仇池国的同欢共庆,祝愿白马山寨吉祥安康,这种解释牵强附会。春节时期,笔者深入白马山寨草河坝采风时,当地古稀之年白马老人众口同声讲“他们是古仇池国的遗风,先祖是陇南一带的氐人”(3).
五结束语。
虽然白马人的历史被长期遗忘和淹没,由于他们居住大山深处,交通落后。从客观上造就了白马人文化未被其他民族同化。20世纪七十年代,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把目光投向文县白马人,认为白马人是古代白马氐人后裔的意见占大多数,文县作为白马人是最后遗留地,随着白马人原始生态傩舞池歌咒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带来机遇。加强节日,音乐,舞蹈,祭奠和图腾的研究,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民族文化遗产。构建特色文化大市,促进文化和旅游高度融合,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投稿人:(文县中寨小学班文辉)
编辑:刘春晖审核:柠檬 监制:王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