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10月的一个晚上,家住重庆市巫溪县的大宁河边的李常权,做梦梦到家里埋藏有宝贝,只要能挖出来就能衣食无忧。李常权动员全家顶着巨大的压力寻宝,在家中挖出一个16米深坑,最终挖出“鱼泉”。
这些“鱼泉”内的鱼学名叫作云南盘鮈鱼,是一种稀有鱼类,营养价值高,不仅价格贵,一天多的时候能捞出多斤鱼,通过卖鱼,以及收售门票,走向发家致富的道路,受到各大电视台的采访而远近闻名。
一直到年7月巫溪县实施县内所有天然水域十年禁捕,当地有关部门也向“鱼泉”下达了整改通知,禁止捕捞和出售地下河中涌出的鱼类。从年到年这10多年内,捞鱼卖鱼、收售门票早已赚得盆满钵满,并且云南盘鮈鱼的养殖技术也比较成熟,可以实现养殖。参考资料:《真相》倔老头家挖出的神奇鱼泉。
而在四川广元市青川县马鹿乡菜溪村有一个神秘的山洞,和“鱼泉”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个山洞每到春季就会冒出很多鲶鱼,当地人叫它“鲶鱼洞”,在年9月5日,央视十频道《地理中国》栏目,播出一期有关广元市青川县的节目《会冒鱼的山洞》,央视记者一行人和当地专家,一起探寻“鲶鱼洞”。
据当地村民介绍,每到春季,鲶鱼洞出鱼的时候,他们就会选出几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站在洞口,围追堵截,浑水摸鱼,少则几百斤,多则上千斤,最大的有十几斤重,他们会将捕到的鱼,分给村里的男女老少。
在村民的带领下进入了鲶鱼洞。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了一处水位稍微低浅的地方,几位村民俯身在水中摸索,抓到了两条大鱼。在洞中,他们进一步探寻发现,洞中的鱼儿大都遍体伤痕。仿佛是遭遇了某种生物的攻击,鱼儿受伤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专家解释说,由于洞中的食物很少,食物只有一种——蝙蝠的粪便,食物十分匮乏,这种情况下,鱼儿为了自我的生存,就会相互撕咬,残杀,也就是会有“鱼吃鱼”的现象发生,所以,洞中冒出鱼儿大都遍体伤痕。
其实到了这里,很多人都有一个疑惑,那就是为什么重庆有“鱼泉”,广元有“鲶鱼洞”,为何四川山洞内有这么多鱼?其实原因很简单,主要有3个原因,这要从四川的地貌开始说起。
01四川地貌
四川省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高达米。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7.46%,除四川盆地底部的平原和丘陵外,大部分地区岭谷高差均在米以上,最低处在广安市邻水县的御临河出省处,海拔仅米。
从这里不难看出,四川省地貌非常复杂,山地、高原、丘陵居多,而复杂的地貌再加上降雨量的集中最容易形成地下空间,以及地下暗河。而四川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年降雨量为-毫米,并且降雨量分布不均匀,90%的雨水集中在5-10月,地下暗河和地下空间都有鱼类的生存。
02地下空间
多山的地区一般都有地下空间,因为山体的裂缝、风化、剥落从而在山体内,产生一个空间,或者是溶洞,这些空间有大有小。在经过雨水的长期汇聚后,形成一个水坑,有句老话叫“有鱼就有鱼”,鱼类慢慢生长形成种群。
在距离马鹿乡几十公里外的白家乡,有一个山东叫“荞鱼洞”,这个天然洞穴内,只有在秋季洞中的水涨起来后,里面的鱼儿才会冒出,其他季节由于水位比较低,鱼儿不会冒出。因为这个洞穴内的水位比较低,和地下暗河不相连,涨水后里面的鱼才能出来。
03地下暗河
地下暗河是由地下水汇集而成的地下河道,地下暗河一般有2种,一种是有出口没有入口,也就是雨水通过地面渗透后,在地下空间汇聚形成河流,这些河流在某一处有一个出口。另外一种是有入口也有出口,在河床坡度比较大的地方,或者峡谷的两岸容易出现,被称之为“伏流”。
有些地下暗河和地上河流一样纵横交错,甚至有多个出口和入口。但是不管哪种暗河,河流内一般都有鱼类的生存,有些是完全在地下生存的盲鱼,有些是地面河道上误入地下河道内的鱼类,这些鱼类在地下生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在山洞内,因为山洞和外界相通,外界的食物能够降落的山洞内,所以在有些山洞内聚集大量的鱼类。
最后:“鱼泉”、“鲶鱼洞”里面冒出鱼类,都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因为鱼类通过地下暗河,以及其他方式进入到这些洞穴内后,都能生存,如果水位上涨,它们就会冒出来,或者洞穴出口的食物比较多的时候,它们就会在洞穴的出口处觅食,从而被发现。不仅是四川山洞内有这么多鱼,其他山区洞穴内也发现有很多鱼,属于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