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网
中国网2月21日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2月15日,四川青川县青溪镇,古城外、南山下、小河边,一幅幅农村生活情调十足、散发着浓郁乡愁味道的柔美画卷充满了诗意与温馨,让人觉得那么熟悉。
小河南岸的葡萄园里,青川“葡萄王”王天成正带着几十名产业工人在进行春季管护工作,妻子张力支则用甜美的歌声给大家助兴:“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这样熟悉……”
从立志回乡创业,到反复论证试种成功,从年首批投产葡萄实现产值60万元,特别是随着各所有品种全部投产,产值将达到多万元,王天成打破了青川无法种植葡萄的“魔咒”,实现了自己的预言:“青川不仅可以种植葡萄,而且还可以产出优质葡萄。”他用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串起全村人增收致富的梦想。
背井离乡,行囊里揣着梦想
王天成是青溪镇青溪村二社村民。初中毕业后的他,早早接过了父亲手中的锄头,靠着几亩薄田维持着全家人的生计。年,王天成与邻村女孩张力支喜接连理,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曾失落过、彷徨过,却一直未曾放弃过,为使家人过上好日子,他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除了把农活干好,还要上山砍柴、打猪草,农闲时候还要到附近工地打工补贴家用。
然而,在传统的耕作模式下,纵使“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颗汗珠摔八瓣”,把每一个土坷垃都当成“宝中宝”,也依旧无法改变家中的窘态。“一定要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成了王天成最大的梦想。年,他和妻子告别父母,带着女儿离开家乡,成为了进城务工大军的一员。常言道:“上帝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王天成的勤劳能干,加上妻子的心灵手巧,两人很快成为成都一家上市公司的正式员工,一干就是十几年。随着收入的增加,全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不仅供女儿完成了学业并参加了工作,还在成都市区买了新房,手里也有了一定的积蓄,这让同村人羡慕不已。这时的王天成心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辞掉工作,回乡创业!”这个想法,不仅是家人,就连许多同事和亲朋好友都无法理解。
王天成在日记中写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我的根在青川,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年迈的父母是我永远的牵挂!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就越发思念自己家乡,思念那里的山山水水,思念那久违的乡音,因为回到农村才是我的初心……”
他的日记顿时让人有了当年贺敬之《回延安》的那种感觉:“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即使给我千杯忘情水,也抵挡不住对家乡的眷恋。”王天成每年都要回乡探亲。每次回去,他都发现家乡有新的变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保障要素更加齐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晴天无灰尘,雨天不湿鞋,特别是身处大唐家河景区腹地,山清水秀、宜商宜居,旅游旺季游人如织。这更加坚定了他返乡创业的信心。
悄然返乡,重拾父亲的锄头
王天成决定利用多年的积蓄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虽然,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汪水,地还是那片地,但在王天成眼里,此时的山已是金银山,水是致富水,地是聚宝盆,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把从父亲手中接过的这把“锄头”变成点金棒。
究竟发展什么产业?如何才能少走弯路?王天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多方考察。他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生活情趣是一个重要发展趋向,特别是城里人,早已疲倦了被钢筋水泥包围的喧嚣生活,他们渴望回归田野、享受自然,而自然观光采摘农业成为人们最佳选择:品农家果,尝农家菜,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身处“AAAA”级景区的青溪镇,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
“要做就做特有的!”王天成说,“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老路!”在经过一番研判后,他决定发展优质葡萄产业。他认为,现代农业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一些设施和技术手段,葡萄可以从春天采摘到秋末甚至冬天,葡萄春花秋实,整个生长季都极具观赏性,金秋时节,硕果累累,也极易挑起人们的采摘欲望。
没想到,王天成此言一出,立刻在青溪镇十里八村炸开了窝。很多人投来惊异的目光,甚至有人断言“青川地理条件无法种植葡萄,更别说优质葡萄,青川历史上就从来没有过种植成功的先例”。
面对别人泼来的一瓢冷水,王天成没有受到丝毫打击,相反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一定能够实现。他说,青溪镇地处青川县西部边陲,中心位置在北纬32°,东经°,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最高38c°,最低0c°度,年降水量一mm之间,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优越的地理条件满足了优质葡萄的生产要求。
利用工作间隙和休假时间,王天成远赴山东、上海、江苏等地,实地考察学习葡萄种植技术。年开始,他先后引入46个品种,建了一个葡萄品种试验园。他深入的研究各品种葡萄的生长习性,化验分析青溪的水质土壤,通过四年的观察,他筛选出了八个适合在青溪本地种植的葡萄品种,这八个品种不仅全部试种成功,而且长势良好。
“王天成的葡萄种植成功啦!”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吸引了县内外很多返乡创业人员前来参观考察,他们纷纷为王天成点赞“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亲切地称他为“葡萄王”“青川种植葡萄第一人”“创造了青川葡萄种植的神话”。
牵手乡亲,葡萄园里践初心
年,王天成夫妇正式辞掉城里工作回到青溪,在南河坝租赁了土地30余亩专业从事葡萄种植、销售。年6月,他成功申办了“青溪镇天成家庭农场”。
年开始,王天成种植的部分葡萄渐渐进入丰产期并顺利推向市场,产品得到了县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前来采摘的人络绎不绝,并得到一致好评,其中阳光玫瑰葡萄由收购商销往国庆期间的成都市场,弥补了国庆期间的川内阳光玫瑰鲜货供应的空缺。“苍藤蔓架覆前檐,满缀明珠络索园。赛过荔枝三百颗,大宛风味汉家烟。”清朝文学家萧雄赞美葡萄的诗句,如今被刻在了王天成的葡萄园。“今后说起葡萄,不仅让人只想到土鲁番,还有我们大青川。”王天成自豪地说。
“优质葡萄是一个高效益、环保型的产业。”王天成说。
效益高好理解,环保从何说起呢?面对疑问,王天成算了一笔收入帐:中晚熟葡萄品种亩产可达到斤,以每斤最低10元(实际部分品种的葡萄收购价为15元)的价格计算,亩收入就是4到5万元。如果所有品种完全进入丰产期,亩收入7万元以上不是难事。以目前30亩规模计算,产值将达到万元以上。如果再继续扩大规模,未来葡萄产值将十分可观。
王天成又算了一笔环保帐:青溪镇主要以传统种植和畜牧为主,秸杆焚烧和畜禽粪便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唐家河景区的生态环境,这与国家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格格不入,为此!镇政府每年都会花大量的精力进行整顿和劝诫。而葡萄园就可解决这一问题。
他介绍,秸秆+畜禽粪便+生物菌,三者进行生物发酵,发酵腐熟后就是最好的有机肥,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葡萄要想品质好,除了优越的地理条件,优良的品种,配套的管理技术外,每年还需要大量的有机肥施入,一亩地每年至少要投入3—4吨有机肥料,每年可消化掉作物秸秆吨和畜禽粪便吨以上。
葡萄一串串,映日金灿灿,牵着乡亲情,系着幸福线。据了解,王天成的优质葡萄园在成为村里支柱产业的同时,还成功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葡萄的管护、采摘等一系列工作,平均每亩就需要3个人进行劳作,近百人常年在葡萄园里务工,务工期长达10个月,每人年平均就有3万元的收入。
谈起葡萄园全部进入丰产期后的销售问题,王天成说,自己专门做过市场评估,葡萄在青川县属泊来品,但本地市场有一定的消费群体。同时,就同一个葡萄品种而言,青川同比成都晚一个月左右上市,中晚熟品种也正好与成都周边市场错峰上市,可顺利弥补成都、绵阳等城市的市场空缺。特别是广平高速通车后,自己的葡萄还可以销往更多的城市。
目前,王天成在完成品种筛选的基础上,还研究完成了不同品种葡萄配套的肥水方案试验。下一步,他还将适时扩大种植规模,引进商业管理模式去实现葡萄产园的整个生产流程,建起技术总监一一工班班长一一产业工人的架构,重点培养一批懂农事操作的产业工人来保证葡萄园生产用工。为提高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他还准备采取绩效管理方式,每季生产下来后,将根据出勤率和表现以红包的形式进行奖励。
同时,根据葡萄春花秋实、极具观赏性,容易吸引游客的采摘欲望的特点,王天成还将计划走果园和农家乐融合发展的路线,不仅要把游客引进来采购葡萄,还要把他们留下来体验田园生活。届时,不仅可以满足本村剩余劳动力的务工需求,还可以解决附近各村群众的就业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岗位。“我的初心就是通过自己的甜事业让全村人过上甜蜜生活。”王天成动情地说。
“不在城里把福享,回乡做起‘葡萄王’,甜蜜产业有奔头,牵手乡亲致富忙。”现如今,王天成夫妇返乡创业、引领群众致富的故事在青溪镇被传为一段佳话。(刘保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