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8时,浙江新闻频道播出浙江“最美公务员”发布仪式。全省99名同志经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遴选,被确定为浙江省“最美公务员”,其中宁波市9人入选,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王正一名列其中,也是全区唯一入选者。当晚,该局专门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发布仪式,向先进学习致敬。
王正一是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设施保障中心负责人,作为一名城市管理“绣花匠”,他十几年来奋斗在内河管理、市政管理一线,不断打磨手中的“绣花针”,让精益求精的匠心品质渗透到城市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件,用心绣出一幅幅精细精美的城市生活图景,曾先后荣获宁波市“五水共治”建设功臣、“项目建设攻坚年”建设功臣、宁波市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义无反顾赴一线,绣出灾区重建的新蓝图
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牵动全国人民的心。该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发起对口援川号召,王正一第一时间请缨加入。临行前,即将临产的妻子因妊娠指标超标住院,急需亲人陪伴照顾。一边是至爱的妻子、一边是灾区人民的急切需要,王正一虽有不舍,但考虑到灾区重建争分夺秒,依旧坚定选择服从组织决定,按时跟随市援建指挥部奔赴重灾区青川县黄坪乡开展对口支援。
一去两年多,王正一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当地干部群众通力协作,修建水利、盖起房子、畅通马路,于年10月提前圆满完成援建任务。援川任务顺利完成,灾区重建的新蓝图徐徐铺展,当地群众重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而王正一也缺席了妻子、幼女最需要自己的两年时光。曾有记者问他:“震后的青川那么艰苦,家庭又遇到困难,你是如何坚持下去的?”他只是憨然一笑道:“这些年从事城管工作都习惯了。”于他而言,这是城管人应有的担当。
夜以继日啃硬骨,绣出群众满意的锦绣图
年,“五水共治”行动如火如荼。王正一负责原江东区内河管理工作,为了还群众清澈河水,他把所有精力投入“清三河”行动中。童王河是辖区“闻名”的黑臭河,两岸既有陶瓷城、居民区,又充斥着历史遗留的违章建筑,河道淤泥堆积多年、河水发黑发臭、河岸垃圾成堆。为彻底整治童王河,王正一挨家挨户走访两岸企业、违建当事人,对拒不整改的“硬骨头”积极协调街道、社区和相关部门,白天谈、晚上劝、周末等,紧咬不放做通思想工作。经过3个月奋战,童王河两岸全面清理,还完成了景观提升工程,摇身一变成为水清、岸绿、景美的“样板河”。
年,全市掀起“桥头跳”整治热潮。王正一负责原江东区、鄞州区合并后的市政管理工作,地域面积广、桥梁数量多。为避开交通高峰期,整治工作普遍在夜间进行,他主动放弃难得的休息时间,每晚到场指挥,不仅以全市最快时间完成整治任务,还开创了城区桥梁“巡、养、检”联动模式、引进车载式检测系统、上线群众参与小程序,实现桥梁监测的常态化、智能化、全民化。
“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这是王正一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健全河道管理长效机制,他深入辖区53条河道逐一排查,牵头完成“一河一策”“一河一档”,推动落实“河长制”。年、年,他领导的原江东内河所连续获得宁波市“内河杯”优胜奖和多项单项奖,市“五水共治”经验交流现场会也在原江东举行。为了确保市政设施运行完好,他组织开展“桥头跳”“消坑”“亮灯”等整治行动,并不断健全动态监测机制,为市民打造路平、桥安、灯亮的城市环境。年、年,他领导的鄞州区市政设施保障中心连续获得市市政行业最高奖项“灵桥杯”殊荣。
创新思路开先河,绣出鄞州特色的精品图
位于潘火高架桥下的体育公园,在全国首创桥下空间“以用代管”模式,通过公开招投标形式,引进社会资本改造体育场馆,并由其负责后期养护,成为网红“打卡”点,但鲜有人知道,由于此前没有先例,这一模式在推行之初并未得到各个部门的支持。为了使这一创新举措真正落地,王正一带着市政部门工作人员到各个部门转了个遍,争取支持、突破瓶颈,最终为桥下空间“失管”这一城市管理“老大难”问题找到了一条新解法。不仅如此,为破解退红空间“脏乱差”问题,他又带领鄞州区市政部门在全市率先推出“政府先行出资改造、业委会与第三方企业跟进管理”模式,陆续对都市森林等13处退红空间进行改造,引入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开展社会化长效运营维护。目前,这两种模式均在全市推广应用。
年,为解决校园外市政道路空间有限、功能不齐等问题,王正一提出打造集功能、文化、颜值等于一体的“最美上学路”,不仅形成“一校一景”,还显著提升了校园周边道路安全,4年来惠及全区21所学校及幼儿园,成为“鄞州定制”品牌工程。如何使背街小巷整洁有序,又保持历史韵味,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思考题。年,王正一带领市政部门以微改造、微更新方式,先后对彩虹里坊、后庙路等背街小巷进行综合整治,打造了一条条独具风格的特色街巷。尤其是彩虹里坊的“民情直通路”、集美共享花园,为老旧小区居民提供休闲去处,成为创意点亮城市的样板区域,得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