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一种奇迹,叫ldquo中国力量r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科酒渣鼻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03.html

年5月12日14时28分,8.0级特大地震突袭四川汶川。刹那间,山河破碎,满目疮痍,沿龙门山脉从南到北,从震中汶川映秀镇到茂县、绵竹、什邡、北川、青川等县市,绵延多公里,涉及重灾区面积达10多万平方公里。

13年过去了,记者重走当年的地震灾区,只见绵延的山峦重披绿装,小镇新村拔地而起,学校书声琅琅,工厂脱胎换骨……从灾难走向新生,从恢复重建迈向发展振兴,走进新时代,这里的人民以刻骨铭心的经历讲述着同一个主题的动人故事:只有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抢险救灾恢复重建

“地震那天,我正带着村民们修路。一瞬间,山崩了,屋塌了,全村所有村民都无家可归。我安慰大家,*和*府一定会管我们的!”回忆当时的情景,汶川县映秀镇*家院村*支部书记连富强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震后第一时间,*中央作出指示,强调抢救人民生命是当务之急,尽力安排好灾区人民群众生活。在*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倾力支持下,一场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迅速展开。救援人员争分夺秒从废墟中抢救出8万多名生还者,救治伤病员多万人次,安全有序向省外转移1万余名伤员。灾区没有发生饥荒,没有暴发疫情,没有引发社会动荡。

汶川特大地震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救援难度大,灾后重建被称为“世界性难题”,没有先例可循。灾后重建和发展中,*中央要求,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民生优先”原则。震后一个月,*中央一声号召,19个省市“一对一”援建重灾县,30多万援建大*先后奔赴地震灾区,近百万志愿者自发前来,充分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陈仁福、温代贤、邓昭英……”汶川县半坡村*支书陈慧群一口气报出的几个人名,都是13年前珠海派到汶川的第一批援建工作队队员的名字。当年,他们奋战在城镇厂矿、山乡田野,为当地的灾后重建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恩情,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陈慧群激动地说。

经过头3年的恢复重建,四川地震灾区多万户、多万城乡群众的住房问题全部解决。1所学校完工所,个医疗卫生和康复机构完工个。耕地和宅基地损毁的20万农民安置和生计问题妥善解决,2.7万余名地震伤残人员得到医疗康复。“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如期实现。

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是二〇〇八年汶川特大地震震中所在地,如今一座美丽的新城拔地而起。本报记者钟华林摄浴火重生走向振兴

历经七日抢险救人、百日安置攻坚、千日重建奋战,以及13年的发展振兴,中国共产*带领人民创造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伟大奇迹。特别是*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坚强领导下,四川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开放创新,不仅挺过了大灾考验,更为今天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建的北川中学校舍依山傍水,占地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抗震设防烈度达8度。校长刘亚春说,北川中学不止校舍变得更加宽敞而坚固,教学质量也实现了大幅提升,于年成功创建四川省级示范高中。

由于道路受损严重,震后的汶川一度成为难以进入的“孤岛”。如今,随着都江堰至汶川高速公路通车,从成都驱车至汶川只用不到两小时。近年来,通过兴建汶川至马尔康高速以及国道线、线重建改建等交通项目建设,四通八达、快进快出的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灾难激发实干,创新带动发展。当年那场特大地震使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在绵竹汉旺的基地全部损毁,他们仅用1年多就建成了位于四川德阳市高新区的新基地。脱胎换骨的东汽坚持创新驱动,是“华龙一号”主设备主要供应商,在煤电国内市场、煤电外贸市场和内燃机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达到41.4%、53.1%和40%。

一批特色小镇、特色新村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生长。汶川三江镇乐活村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发展旅游业,每年三产收入达多万元;都江堰市天马镇依托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带动农民快速增收致富;绵竹市龙门山下的玫瑰小镇吸纳了数以千计的农民就业。“从恢复重建,到脱贫攻坚,再到乡村振兴,在*的领导下,地震灾区与其他地区一样,在振兴发展的道路上一步也没有落下。”汶川县委副书记罗凌说。

汶川地震中受伤致残的刘春燕成立了“春燕手工作坊”,带领绵竹市汉旺镇的伤残姐妹创业,做手工饰品在线上线下销售。图为刘春燕正在讲解。本报记者钟华林摄自强不息感恩奋进

灾难,检验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意志。

走近四川地震灾区干部群众,记者感受到的是中华儿女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力量。在绵竹汉旺镇,在地震中受伤致残的刘春燕自发成立了“春燕手工作坊”,带领当地的姐妹们做手工饰品在线上线下销售;青川县*坪乡枣树村村民石光武在重建永久性住房时,在自家门口贴出“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标语……灾区人民在巨大的天灾和困难面前从未低头,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谱写出团结奋斗的凯歌,彰显出了百折不挠、同舟共济、勇往直前的精神内涵,这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为了记录地震灾难与抗震史实,保护遗址、遗迹与文物,四川着力抓好精神家园的守护与重建,在包括都江堰、汉旺、什邡、北川在内的6个地方修建了汶川地震遗址遗迹馆(地、园)。如今,“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与都江堰市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陈列馆等多个纪念场馆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讲解员张湾湾深情地说:“我们*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是我们战胜灾难、恢复重建的根本保证。”正如“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讲解员羊芳所说,纪念馆是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图为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刘华伟摄用一辈子回报这份大爱

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

连华玉

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有4类人让我们铭记一生,分别是*人、消防救援人员、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人们常说,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然而,这些人给我们的却是涌泉之恩,值得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用一辈子去回馈社会,回报这份大爱。

年底,来映秀镇的爱心人士越来越多。汶川县旅游局提议组建一支义务讲解员队伍,免费为大家带路、讲解,我是首批10人小组中的一员。地震前我工作没少换,但做了义务讲解员,我一做就是13年,是这份工作让我“定心”。年复一年,我已经不记得自己到底接待了多少游客,他们关切的话语、感动的眼泪和鼓励的眼神让我更坚定要努力干好工作。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时任天津泰达蓝盾集团公司*委书记、董事长邹凌。早在年5月17日,邹大哥就来到我所在的映秀镇渔子溪村参与救援。彼时的村里,满目疮痍,多户人家,家家都有伤亡。邹大哥和他带领的团队为大家搬运救灾物资、协助运送伤员,没日没夜地忙活。

从9年开始,每个除夕,邹大哥与他的团队都要到我们村过年。他们来时,我们到村口迎接,他们离开时,我们排队放鞭炮的队伍延伸到几里外的山坡下。这些年,他在我们村里投资多万元修建了栖溪山景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又投资了多万元修建了矿泉水厂,为老百姓就近务工提供了岗位,为村里的发展尽心尽力。

如今,邹大哥已经将户籍和*组织关系都迁到了渔子溪村,真正将自己变成了渔子溪人。我永远不会忘记,初次见面时村民们问他叫什么,他说:“我是天津来的共产*员,是*派我来帮助大家的。”

13年过去了,曾经的10人讲解员队伍已经扩大至70多人。再看看美丽的渔子溪村,经过10多年的恢复重建和发展,村里多户多人都住上了庭院式别墅,每一位村民都在*的关怀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靠着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来源/经济日报(记者钟华林),原标题《中国力量铸就震后重建奇迹》

监制/乔申颖

审核/闫伟奇

编辑/王咏倩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