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汶川十年镜头无尘胡国庆的自选照片新闻老兵 [复制链接]

1#

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外众多媒体记者前往灾区进行报道。年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澎湃新闻特别策划《汶川十年·镜头无尘》系列报道,与当时深入灾区的九位摄影记者对话,发掘影像背后的感人故事。胡国庆是最早抵达地震现场的记者之一,他在灾区经历过生死,连续在一线工作22日,几乎跑遍了每个重灾区,发表了百余张抗震救灾第一现场的照片。

澎湃新闻:

什么时候抵达灾区开始采访,什么时候结束的?

胡国庆:

我在地震发生后不到两小时就驾车从西安赶往四川了,下午就进入灾区采访,直到6月2日才离开。

澎湃新闻:

10年了,关于那场地震,闪回你眼前的第一个画面是什么?

胡国庆:

我们是最早进入灾区的媒体之一,当时救援还没赶到,灾区里遍地都是遗体,一不小心就会踩到仍然柔软的遗体。在我二十多年的采访经历里,从没见过这么惨烈的场景,我一辈子都忘不掉。

澎湃新闻:

在地震现场采访的经历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

胡国庆: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高家庄冲过生死线的时候。当时同行的女记者哭喊着说不进去了,“这个是玩命的。我家里还有九岁的孩子,我不去了,我不去了。”那是我第一次犹豫,最后我和同行的记者在一幢危楼里给报社打了个电话,决定继续前进。我们都不确定那是不是最后一次与外界通话。

我常被一些小细节打动,记得在青川县木鱼镇,有一个中学死了很多学生。当时都买不到棺材了,家长们就拆了所有的课桌和板凳钉成个盒子,但根本不够。后来孩子们都被统一埋在学校的西山,每个孩子的墓碑前就插一个牌子。在汶川县萝卜寨村,我发现一个女孩用水笔在手背上写了自己的名字。我问她为什么把名字写在手背上。她说:“我害怕再发生地震,万一我死了,别人一看就知道我叫什么名字。”还有在北川中学,有一位母亲哭喊着要让死去的儿子再吃一口自己的奶。这些体现人性本能的小细节也是我想在照片中表达的人文关怀。

澎湃新闻:

报道汶川地震的经历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胡国庆:

从地震现场回来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感到昏昏沉沉的,好像一下泄了气,身体和心理上都感到很累。但对我的职业生涯来说,这次采访我拍到了很多有价值的、能够真实呈现“5·12”地震的照片,所以稍微有点欣慰吧。

关于灾难的采访我经历了太多,在伊拉克我都差点死了,当时是西班牙士兵救了我。但没有一次经历像“5·12”地震一样,给我带来如此深刻的影响。以前我觉得做记者很刺激,从地震现场回来以后,我变得比过去珍惜生命、感恩生命。我现在经常感谢老天爷让我能大难不死、健健康康地走来。除此之外,我觉得我们要在活着的时候为社会多做一些,怀有一颗慈善的心,去帮助更多的人。

澎湃新闻:

在灾难报道中,什么是“好”照片?

胡国庆:

摄影这东西不是你事先想好拍摄什么,而是你在现场发现了什么。面对大灾大难时,首先要冲在最前线,这是摄影记者的使命。其次,摄影记者是真实影像的记录者。在大灾难面前,摄影记者要客观地将灾难现场展现给读者。另外,在报道的角度方面,很多人倾向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