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成都人不怕地震的心态是这样炼成的澎湃在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原创闲谭编辑平叔闲谭

成都人不怕地震的心态是这样炼成的

作者▏朱蓉华

今年2月3日,正当成都人民在新冠疫情中享受着第一个春节超长假期之时,0点5分,床突然摇起来了,吊灯也晃起来了……靠在床上的我第一反应是地震了。我迅速拿起手机,调到摄像档,摄下15秒钟吊灯晃动的短视频。

一分钟后,我的“地震了,震感明显”的短视频就发在朋友圈里。与此同时,朋友圈关于地震的消息就像炸锅一样议论开来。

从圈内朋友的反应来看,没有一个人深更半夜跑到楼下躲地震。倒是幽默风趣的成都人很快创作了无数条调侃这次地震的段子,最典型的当数“地震的时候跑下楼的都是武汉人”。

其实,这里没有踏谑武汉人的意思,只是展示成都人在地震面前处变不惊镇定自若的幽默心态。

这次发生在青白江区的5.1级地震,震源深度21公里,虽说也属于浅源地震,而且距成都直线距离仅30公里左右,但对于久经晃动考验的成都人来说,也就是小菜一碟。

那么,成都人是天生就带有不虚火地震的基因,还是后天产生了对地震不恐惧的抗体?

我的结论是后者。以前成都人以前应该还是很怕地震的。

年8月25日下午3点50分,在松潘和茂县之间的叠溪城发生了7.5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6.1公里。地震发生的几分钟内镇子几乎笔直地坠落,呈单条阶梯状地震的下滑距离达至米,叠溪城和周围21个羌寨全部遭洗白,伤亡人数近万。

强烈的地震引起岷江两岸山崩,河道堵塞,形成11个堰塞湖(也就是今天去九寨沟路上风景如画的那些海子)。崩塌的山体在岷江上筑起了银瓶崖、大桥、叠溪三条大坝,把岷江拦腰斩断,使流量为每秒上千立方米的岷江断流。截断了的江水立即倒流,扫荡田园农舍、牛马牲畜。

听长辈讲,当年叠溪地震发生时,尽管成都没有高楼大厦,但人们纷纷跑出平房躲避,就连街上拉黄包车的车夫都丢下车子趴在地上不敢动弹……

50医院斜对面的守经街曾经发生过一次爆炸,巨大的爆炸声感觉房子也在震动,附近数条街的居民误以为地震纷纷跑出房间。

年1月5日,位于峨山、曲江之间的通海发生7.7级地震,震中位于玉溪市通海县高大公社(现高大乡)五街村。当时,我正在峨眉县(今峨眉山市)九里公社一农户街沿上办工地板报,在大地晃动的瞬间,我听到房屋发出的叽叽嘎嘎声音和房顶上瓦片发出的响动,一步就跳到了院坝中间。

其实,当地农民自己盖的房子用的木料非常扎实,全部是穿斗结构,防震抗震没有一点问题,就是摇得再凶,房子也不会垮。用成都人的口头禅:屁事莫得!

时间到了多灾多难的年,“文革”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年初周恩来逝世,年中朱老总离世,主持工作的邓小平在“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再次被打倒,清明节以悼念周总理为名、实则发泄对“文革”不满的“天安门事件”发生。尽管“抓革命促生产”已经喊了几年,但基本没有成效,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奔溃的边缘。

就在这个时候,全国很多地方开始闹起了地震,而“四人帮”一伙又对人民群众自发的防地震行动扣帽子、打棍子,被污蔑为“以地震干扰抓革命促生产!”

成都也不例外,地震成了老百姓关心的头号大事,因为它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闹地震最初那段时间,院邻们每天晚上都会准备一点吃的,以备晚上发生地震逃出去后充饥。如果当天晚上没有地震,第二天的早上就把它吃掉。那时候没有冰箱,又正当7、8月份,这也是无奈之举。

一些在外地有亲戚的人,就选择到其他地方躲避地震。我的一位女同事眼见成都地震闹得那么凶,就干脆请了探亲假,到天津汉沽她爱人那里,一来探亲,二来避避地震风头。

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大地震,震中烈度达到11度。当天下午6点45分,又在距唐山40余公里的滦县商家林发生7.1级地震。

当时的唐山已经是一座工业城市,地震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工业区,其灾难程度可想而知。这次地震是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由于汉沽距离唐山很近,也是唐山大地震的重灾区。这天晚上,我这位同事厄爱人加班,她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地动山摇的那一刻,她第一时间冲出房屋,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等她醒过来的时候,楼房已经坍塌,离她最近的砖头不足一米。后来她谈起这晚上的遭遇时,我们笑称她躲小鬼躲到阎罗殿去了。

唐山大地震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传到成都,尽管当时灾情没有完全公布,也拒绝了国际社会要求参与救灾和援助。但随着风声越来越紧,一些市民晚上不敢回家睡觉,不少家庭就在空旷的外面露营。

我们住在文殊院周边的市民们发现寺院建筑牢固,边上的过道既高又能遮挡风雨,于是,大家把家里的凉席一铺,盖上被单就可以睡安稳觉。

但是没两天,被蚊子咬得实在遭不住了,大家开始在寺院的后园搭设起简易抗震棚。

我父亲将一张双人床搬到文殊院后园的树林里,铺上席子被单,挂上蚊帐,一家几口人挤在在床上,没有了蚊虫的叮咬,没有了对地震的恐惧,总算可以放心大胆睡觉了。

白天,大家到单位上班,回家里煮饭。入夜,就不约而同回到这些“新居”。那时候,在文殊院后院葱茏的林盘下,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是市民躲避地震的宿营地。

而在当时的大街顺城街(今顺城大道),马路中间搭设的地震棚连成一条长线,两边只留了很窄的通道,不能通汽车,整条大街就像是一座难民营。

当时在工地上的我,只是回成都的时候看见和感受了一下成都人避震的盛况。

夜间睡觉时,如何在地震发生的瞬间醒过来逃生?记不清楚在什么地方看到一个制作“倒立瓶地震报警器”的资料:把钢筋绕一个圈,接上伏零线;中间倒立一个玻璃酒瓶,瓶身裹一层金属片,接上火线,中间串接一个电铃。当地震发生时,倒立的酒瓶立即倾倒在钢筋圈上接通电源,启动电铃报警。

这个地震报警器是不是比张衡的地动仪反应更灵敏?

我在寝室的砖墙上方两米的地方固定了一块小木板,把我的“倒立瓶地震报警器放在上面”,接上一个闲置的提示上班的电铃,晚上睡觉前打开电源,接下来好多天都相安无事。

这天晚上,为了不让老鼠偷吃,我把煮剩的半把挂面放在搁置“报警器”的木板上。大概半夜一、两点钟,铃声突然大作,以为发生地震的我猛地翻身起来,看见一只老鼠被铃声惊吓从墙上跳下。原来,这只偷食挂面的老鼠撞倒了酒瓶让我虚惊一场。第二天,被夜半铃声惊扰的同事们把我好一顿臭骂。

成都话说:“久等必有一禅”,就在唐山大地震二十天后,8月16日晚上10点6分,四川西北部的松潘、平武地区发生了7.2级地震。由于震前地震部门曾做了中期和短期预报,并采取了人员撤离等积极的预防措施,所以人员伤亡较少。8月22日5点49分和23日11点3分,该地区又相继发生了6.7级和7.2级强烈地震。

这三次地震除了凌晨那次我没有感觉到,中午和晚上两次都有感觉。

半个多月后,久病的毛泽东去世,识大体顾大局的成都人纷纷拆除地震棚……再后来,“四人帮”覆灭,十年浩劫结束。

这以后的三十年,成都周边地震虽然也时有发生,但对成都基本上秋毫无损、相安无事。

直到年5月12日那场震惊世界的地震发生,闲适的成都人浴火重生,才产生了不惧地震的抗体,也炼就了那种越震越潇洒的心态。

(绵竹汉旺东方汽轮机厂钟楼的钟永远定格在两点28分)

那天,我搭乘下午2点50分的航班到上海参加一个会议,两点28分,正当我在候机大厅检票准备登机时,大楼突然剧烈晃动起来。

经历过多次地震的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阵仗,屋顶上的钢构架也发出令人恐惧的声响。我和其他乘客一样迅速往候机楼边上挤,一边惊恐地望着屋顶,准备躲避上面随时可能掉下来的东西……

第一次震动后,机场立即关闭,成都起飞的所有航班均已取消,而飞往成都的飞机都备降重庆等其他机场,机场方面很快又将我们通过候机楼转移到机场外面,这里密密麻麻全是滞留在成都的乘客。

我反复拨打家人手机,传来的是一种从未听过的声音,后来才知道这是因为震后都在拨打电话,造成基站信道拥挤发出的信号。

家中联系不上,我家所住的楼房是否倒塌、家人是否安全悬在心头,让人焦急万分。由于我的行李已经办理了托运并上了飞机,机场什么时候重新开放不得而知,这时的我真是进退两难。

一会儿,震后由市区送乘客的一辆出租车停靠到候机楼前,乘客们一涌而上围住出租车,我迫不及待地向司机打听:“市区的房子倒得多吗?”当得知没有看见倒塌的房屋时,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这时候,车上传来了成都交通广播电台播音员播报的地震的即时报道,我才知道,这次强烈的地震发生在距成都八十多公里的汶川,震级为7.8级(后来修定为8级)。

之后,我坚持不懈地拨打电话,直到下午五点过,才与家人联系上,知道他们都在安全的地方,他们也知道我还没有离开成都,滞留在成都机场……

经过漫长的等待,晚上十时许,成都机场重新开放,我终于登上了飞往上海的飞机。5月13日半夜一点过,在地震发生后十一个小时,我们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

在与接站的会务组工作人员交流时,我才得知上海的震感也比较强,地震时不少市民都跑到了楼下。再后来,又听说这次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就连东南亚一些国家都有震感。

5月13日,我不断地拨打家人的、亲戚的、朋友的、单位的……同时通过电视报道,对这次地震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5月14日上午,我们的会议如期召开。在东道主致辞之后,主持会议的同志临时增加了一项议程:“请来自地震灾区的唯一一位代表XXX给我们介绍这次地震的情况。”代表们对他的建议报以热烈的掌声。

其实,关于地震的情况我同大家一样,都是通过电视台不断的滚动报道得来的。

我决定从三个方面向会议介绍:一、我在地震时的感受;二、我家在地震发生瞬间的情况;三、我们单位在地震发生第二天即组织人员乘坐冲锋舟开赴映秀进行电力抢险的情况。

当我满怀深情谈到地震时,我在市区11楼的家中发生的一幕时,全体代表又报以热烈的掌声:那时候,我仅有七个多月的孙子刚刚入睡,我的妻子把他放进婴儿床的瞬间,房子剧烈摇动起来,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发出很大的响声。几乎同时,我的母亲、妻子和女儿不约而同匍匐在婴儿床上面,组成了三代人共同保护第四代人的感人画面……

5月15日,尽管会议还有一些安排,但我在上海再也呆不下去了。我向负责会议的同志请了假,登上了返回成都的飞机。我知道,此时我最迫切需要的,是和亲人们在一起,和单位的同事们在一起,和他们一起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去。

回到成都后,家人们还在亲戚家躲避时不时发生的余震,晚上就睡在亲戚家用货车盖上帆布改造的“抗震棚”上,我也在自己的汽车后排座委曲求全了对付了两个夜晚。

绝大多数市民也就近找空旷的地方露宿。

一天下午,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出“今天晚上有强余震”的消息,在市民中又引起一阵恐慌。从下午开始,人们就开始开着私家车往郊外“逃窜”,以至于通往郊外的公路严重拥堵。结果,嘛事儿没有!

经过一次次恐慌、一次次折腾,也许是麻木了,也许想通泰了——连八级的“5.12”地震都扛过去了,还有多大的地震能够影响成都人的正常生活!

这些年,成都周边相继发生过雅安芦山和九寨沟7级地震,广元青川、宜宾、青白江等也多次发生地震,但摇晃的瞬间,人们该吃吃、该睡睡,喝茶的喝茶、K歌的K歌、搓麻的搓麻,一句话,该干啥干啥。

(图片说明:年“5.12”地震三周年前夕,我们一行四人,自驾车从成都出发,经过彭州、什邡、绵竹、安县,最后来到新、老北川,沿着年5月12日遭受大地震灾害的部分县和乡镇走了一圈,再次体验了这次大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每当和朋友谈到“5.12”地震,我常常庆幸自己当时还没有离开成都,否则,对如此大的地震就没有切身体会。要知道,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赶上这样大的地震。

想起了现代京剧《红灯记》里李玉和的一句台词:“妈,有您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的酒我都能对付!”

我想,有了“5.12”这碗“酒”垫底,我们成都人还有什么样的“酒”不能对付!

你说呢?

END

原标题:《成都人不怕地震的心态是这样炼成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