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平武左担山险窄阴平古道见证蜀道难历史 [复制链接]

1#

在平武县高村乡境内,能看到起伏绵延的左担山

左担山南部尾端的凤翅山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毅胥江文/图

在平武,有一座与广元市青川县交界的山:左担山。

左担山是平武县东部和青川县西部交界处的界山,位于南坝大断裂与青川平武大断裂之间,属于龙门山脉的后龙门山带北端,主峰轿子顶海拔米,为后龙门山带最高峰。

清康熙《龙安府志·山川》记载:“左担山:治东一百八十里,邓艾入蜀路经江油,因山高江险,修凿栈阁,以通担负。”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在《绵阳名山》中,也专门介绍了左担山。

因艰险左担道得名

站在前往青川方向的一个垭口,尽管是炎炎夏日,感受到的却是阵阵凉爽。抬眼四望,层峦叠嶂、满目青翠。

左担山因邓艾入蜀的传说而出名。邓艾入蜀的道路,就是大名鼎鼎的阴平古道。从阴平郡经过平武与青川交界的摩天岭,进入绵阳境内的江油关,这一段阴平道被称为左担道,因山径险窄,自北而南,担在左肩不得易右肩,故名。《太平御览》引南朝梁蜀人李膺《益州记》(又名《蜀记》)云:“蜀山自绵谷、葭萌,道径险窄,北来负担者,不容易肩,谓之左担道。”

对左担山有过研究的平武方志专家何代华考证,四川历史上名为“左担”的古道共有三条,其中两条都在川陕甘交界地带的古阴平郡境内,另一条在云贵川交界处。川陕甘交界处的左担道,东面为广元昭化一带的白水路,西面的是甘肃文县到平武江油关的阴平古道,两者以景谷道相通。三条左担道中,最有名的是阴平古道。阴平古道因阴平郡而得名,阴平郡原本位于甘肃省文县,西晋怀帝永嘉年间,阴平郡因战乱南迁入蜀。

阴平古道翻越摩天岭,经唐家河、清溪河谷、马盘山,再翻越左担山,到达蜀汉江油关。“广义的左担山,就是平武与青川交界处,直到江油关的大片山脉。”平武县当地人士说,过去,青川县属于绵阳地区,年划归广元之后,左担山的最高峰处于青川县境内。

左担山下历史风云

据考证,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年),刘备与曹操争夺武都、阴平二郡,并形成以摩天岭为界、南北对峙的局面,为防曹军越摩天岭南下,遂在摩天岭南部设置军事要塞江由戍(后演变为“江油关”)。江由戍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关隘,而是一个纵深百里的综合防区,其前哨北至摩天岭,摩天岭以南清溪至左担山皆屯兵防守,总部则设在左担山末端的南坝,如今的南坝镇旧州村老街就是当年的江由戍关隘。

翻越左担山的左担道,是联系整个防戍区的重要交通线。清《龙安府志·舆地志山川》记载:“箐青山:在县东南六十里。重峰叠嶂,树木森郁。北通青川。南溪水出此,注入白水。又名靖军山。蜀汉孔明曾置军于此,遗址尚存。”

蜀汉后主建兴七年(年),武都、阴平二郡已归蜀汉,江由戍军事防御功能下降,遂以江由戍所在地为中心设置广武县治理地方,左担山一线的防务逐渐松弛。蜀汉炎兴元年(年)十月,曹魏征西大将军邓艾兵出阴平,突袭江由戍,蜀汉守将马邈不战而降,左担山见证了蜀汉的兴亡。

在后来的历史中,途经左担山的左担道成了有名的茶马古道。北宋神宗熙宁三年(年),在江油关设置龙州买马场进行茶马贸易。《宋史·兵制》载:“龙州,产善马。”龙州、松州等地将马匹赶到江油关出售,换回茶叶。南宋孝宗时,为了方便龙州与甘南地区的商业交往,组织人力开通了阴平古道。清光绪《文县志》记载:“自文州青塘岭至龙州百五十里,自北而南者,右肩不得易所负,谓之左担路,即邓艾人蜀路也。蜀号天险,舍剑阁别无他路。宋孝宗时,文州开青云岭,即青塘岭栈道。以引商贩,冀收其利。今由文州抵成都,计程十二,以此为孔道。”

尚未进行旅游开发的左担山,外地人知晓的并不多。记者沿江油关、石坎、水观进入青川境内的清溪古城,沿途山高坡陡但风景旖旎,与江油到平武的路形成循环游览道路。在平武境内的高村乡制高点,可以看到层峦叠嶂的左担山,体会到古人在山间行走的艰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