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汶川地震10周年再访震区,举目已是千 [复制链接]

1#

本文由
  时间就像一个魔术师,它可以医治创伤,抚慰伤痛,也可以溶化苦难,重塑新生。10年前的这一天,山河破碎,许多城镇化为瓦砾,近7万同胞遇难。

▲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鸟瞰图。首席记者赵蕾供图


  多难兴邦,大灾面前国人坚强不屈,众志成城。这其中包括国土人参与的那一场场志壮山河、艰苦卓绝的特殊战斗。春天里,记者来到四川省汶川县地震断裂带周边的村镇采访,曾经的废墟上已经开满了幸福的羊角花。

大山深处的守山人


  “轰——”年4月8日下午5时,汶川县龙溪乡阿尔村村民马志雄听到一声闷响,他蹬上鞋子跑出门外,发现侧后方的山上“冒起烟子”,不时有石头从山上滚落。“不好,山要垮了!”


  马志雄的另一个身份是专职地质灾害监测员。5天前,他和另一名监测员朱光跃在巡查中发现山体裂缝变宽了,迅速将信息反馈到村上,后层层上报到县委县*府,工作人员随即组织受影响区域的群众安全撤离。


  “地灾防治关系到全村人的安全,是生命任务。”马志雄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全省地灾监测工作者共同的心声。正是因为将地灾防治作为生命任务,在这一次滑坡中受威胁的32户人成功避险。


  这只是震后10年来,四川省地灾防治的一个缩影。


  10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生命任务”成为地灾防治的热词,从部到省再到市(州)、县(市、区)和各个乡镇、村社,“生命安全是地灾防治工作的最高准则”成为共识。


  面对这样的生命任务,每年汛期前,四川省均要对地灾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地灾隐患点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员、预警信号、避险路线、避险场所,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灾防御组织体系;坚持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实现人防技防、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相结合;同时,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和监测人员进行防灾知识宣传培训,提升群众主动避险意识和监测预警能力。


  在马志雄的卧室床边放着一面*锣,上面拴着锣槌,伸手就能摸到,对讲机正在充电。“这些都是我的武器,睡觉的时候锣不离槌,槌不离锣,灯一夜都不灭。”马志雄说。


  四川有地灾隐患点处,每一处都有像马志雄这样忠于职守的灾害监测员。正是他们的坚守,才使四川省在汶川地震后的10年间,成功避险1起,直接避免人员伤亡人。


  此外,面对严峻的防灾形势,年四川省启动了地灾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截至年底,实施地灾防灾避险搬迁安置近8万户;全省受地灾威胁的群众由年末的万下降到万,受地灾威胁的乡镇由个减少到个。


  

现代农业让羌乡绽开幸福花


  在10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中,北川县的安昌镇大部分房屋都被摧毁。如今,在蜿蜒的山路旁,成片的猕猴桃产业园格外引人注目。在51岁的金龟村村民蒲崇辉看来,这是赶上了国家的好*策。年,安昌镇在“土地整治+”项目的带动下,对闲置、低效、未利用、损毁的土地进行科学规划,实施土地整治。


  “同样一亩地,过去种粮食,每亩不过多元收入;改种猕猴桃后,每亩地可收斤,就是2万元。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归根到底还是土地整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金龟村*支部书记刘刚表示。土地整治后,金龟村2组的村民纷纷入股,通过产业发展,带领全体村民致富奔康。


  擂鼓镇石岩村在“5·12”特大地震中发生了大面积的山体滑坡,把这个宁静祥和的村子破坏殆尽。但石岩村并没有倒下,而是浴火重生。受灾之后,当地*府复垦耕地近百亩,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人均增收元以上。


  北川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母全金告诉记者,汶川地震后,北川县把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助推行业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综合治理”的原则,充分挖掘土地潜力,有效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同时,以土地整治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走精品农业路线。据统计,北川县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是年的3.4倍,年均增长11%。


  与此同时,都江堰通过土地整治项目建起了猕猴桃、粮经等10万亩优质高效产业示范基地;汶川通过土地复垦,建起了岷江河谷现代农业示范园;青川县、年度新增标准农田1.7万亩,受益农民达1.38万人;大力推行“土地整理+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农业产业”模式,建成8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79个脱贫奔康产业园,辐射带动入园群众人均增收元。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蜕变


  今年“五一”期间,位于绵竹土门镇的“中国玫瑰谷”鲜花盛开,引来各地游客。游客赵玉说:“玫瑰花展开始了,约上几个好朋友来这里赏花,风景很美,感觉不枉此行。”


  10年前,汶川特大地震让玫瑰谷所在的天宝村支离破碎。如何恢复产业、发展经济,成为摆在当地*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年,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村里将土地流转给银谷玫瑰公司种大马士革玫瑰。


  53岁的村民宋华江一大早就忙着下地采摘玫瑰花。“汶川地震时天宝村好多房子都倒塌了,后来*府统一规划住房并引入玫瑰产业,去年我承包采摘鲜花,纯收入有4万元,加上儿子和妻子的务工收入,全家纯收入超过10万元。”宋华江告诉记者,过去种植农作物仅够糊口,如今,土地流转按照每亩地斤*谷进行折价,农闲时村民可以就近务工,家家户户收入翻了好几倍,日子越过越红火。


  目前,在土门、广济、遵道等乡镇已流转2.48万亩土地种植玫瑰。玫瑰公司有员工余人,还与附近乡镇的7个玫瑰种植合作社、15个承包小组进行合作扩大规模,平时管护用工~人,玫瑰采摘高峰期每天用工人,农民务工工资每天50~元不等。据统计,通过土地流转,土门、广济、遵道等乡镇的农民增收约1.35亿元。


  在青山,54岁的张云曾在青川县清溪镇经营一家木村加工厂。他回忆道,年刚创办时,工厂每年加工近立方米木材,可获利10万元以上。但汶川地震之后,树就不允许砍伐了,只能做来料加工。近些年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原料越来越少,加工厂办不下去了。如今,张云转产投入菌类种植,过去的加工厂成了他的菌种堆场。


  “县域内80%的林地实行了封山育林,不批准砍伐指标,使山林能够休养生息自然恢复。其余20%的林地,只用于生产培植木耳、香菇,支持农户发展生态农业。”青川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年,青川九药麝业开发有限公司从张云手中流转了1亩林地发展人工养麝,不仅为当地12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还向村民收购桑树叶、榆树叶、樱桃树叶作为麝的食材,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瞬,但汶川地震灾区的这10年,变化之巨、发展之迅,恍若新生。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汶川县映秀镇,看到百姓生活幸福安康,他说“我很牵挂这个地方,10年了,这里的变化我也很欣慰。”


  今年春天,这里的鲜花开得特别美。这些小村庄的巨大变迁,也正是当下迈入新时代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缩影。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灾难已然远去,汶川地震灾区将在这个春天再次起航,用双手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

本期编辑:赵志坤

觉得不错,请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