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苍溪1人利州1人青川1人旺苍1人 [复制链接]

1#

广元骄傲!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广元共有3集体5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个人。

3个集体分别是,广元市人民*府以工代赈办公室、广元市昭化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元市朝天区扶贫开发局。5位获奖个人分别是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支部书记李君、青川海伶山珍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海伶(女)、利州区白朝乡委员会书记张玉全、剑阁县普安镇委员会书记罗永茂、旺苍县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曹加伦。李君在北京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他告诉记者,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努力。重任在手使命在肩,希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征途中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赵海伶电话中难掩激动之情,她说,很感动,在自己最青春最美好的年华,能投身到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壮举中去,“爬过最远的山、走过最远的路”这是最好的纪念,希望在乡村振兴中继续努力继续奋斗。5位先进个人的脱贫故事令人感动。李君:“我为岫云村代言”“5?12地震”发生后,李君放弃成都高薪工作,回到家乡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担任村主任助理、村*支部书记,一干就是12年。他不懈努力,团结带领岫云村干部群众把落后村建成四川省首批“四好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文明村”。李君吃苦耐劳,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改变了岫云村基础设施落后状况。他任村支书之初,全村没有硬化路。李君到富裕村“化缘”,多方协调资金修水修路。如今,岫云村户户通水泥路,家家有自来水,基础建设发生了巨变。李君创新思维,将“岫云村”注册商标,打造成省内小有名气的生态农产品品牌。在成都开设了全国首家“扶贫体验餐厅‘岫云村汤馆’”,解决就业21人,其中贫困群众7人,年销本地农产品近万元,店内的“时光鸡”“岁月鸭”“年华猪”成为明星扶贫产品。他创新举措,应用“互联网+小农户”模式打通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帮助解决岫云村及周边50余村余农户农产品上行问题,年销售农产品近万元,帮助余贫困户户均增收超过2元。他开创先河,于年3月首次提出“让捐赠者有回报,让受助者有尊严”的扶贫理念,其全国首创的“以购代捐”扶贫模式于年被写入*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在全国推广。年在从成都销售农产品返村途中李君不幸遭遇车祸,肋骨断裂6根,肺部分丧失功能,可他住院14天就返回岗位。年,李君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如今,岫云村户人家中,户住上了小洋楼,户购置了小轿车,过上了让城里人羡慕的幸福生活!赵海伶:为山货打开一扇大门33岁的赵海伶年大学毕业后,回到震后的家乡青川开始创业,通过互联网为大山里的山货打开一扇大门,于年10月开设了海伶山珍淘宝网店。年11月成立了青川海伶山珍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短短11年,“海伶山珍”从一家网店转型成为一家全产业链省级龙头重点企业,省级扶贫龙头企业。依托山区特色资源优势,采取线上+线下共同发展,围绕“自建基地+龙头企业农户+贫困户+专合组织”的产业发展模式,与高校研发团队合作,不断拓宽发展渠道,破解传统农业发展瓶颈,借助电子商务、直播带货及线下各渠道,实现企业发展、农户增收多方共赢。她示范带动6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自建标准示范基地余亩,累计给留守贫困妇女、老人提供务工岗位多个。目前,“海伶山珍”已拥有.45平方米的创业基地,10家实体店和超市,与多户农户合作销售产品,帮助农户年均增收元。曹加伦:“东河路径”的探路人曹加伦年任东河镇*委书记,带领全镇干群奋力建设“脱贫攻坚先行区、乡村振兴试验区、城乡统筹示范区”,走出了一条决战决胜脱贫奔康、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东河路径”。他带领全镇干群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五年来全镇新建村组道路公里,实现了所有村社通硬化路;新建人饮工程处,解决了余户农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危旧房改造和除险加固户,切实保障群众住房安全;建成贫困村一村一品示范园7个,户办特色微庭院余个,大力发展短平快产业助力群众增收。截至年7月离任时,全镇6个贫困村高质量退出,户名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特别是按照“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要求,采取“小组微生”模式,高质量完成户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南阳片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示范区成为年全省现场会唯一参观点。抢抓乡村振兴试点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机遇,建成“缤纷世界?花果南阳”农旅融合园区2.5万亩,带动9个行*村61个村民小组户人年人均增收元以上,并创新推行以*建为引领的“一核四治”基层治理模式,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凤阳村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试点模式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国际频道、农业频道专题报道。在他的带领下,东河镇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并建成为国家AAA级景区;四新村等5个村先后创建“省级四好村”,凤阳村创建为“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年东河镇成功创建为四川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镇。张玉全:一句承诺一辈子张玉全带领白朝乡*员干部和群众,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路上,创造了优秀的业绩,深受贫困群众和*员干部的好评。张玉全率先提出探索实施“能人带动”和“一轴三带”*建品牌工程,在全乡范围遴选21名能人,先后充实7个贫困村“两委”班子。创新“能人进班子”工程,支部书记平均年龄由上一届的48岁下降到38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88.9%。培育市区先进基层*支部3个,建成*建扶贫示范项目7个。白朝乡曾是利州区贫困面最大、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成因最复杂的省级贫困乡,张玉全带领乡**一班人提出了“率先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示范乡、率先全面小康示范乡、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乡”和“五园一村”的发展思路。五年攻坚战中,他先后2次累倒(急性中暑、阑尾化脓穿孔)、1次遇险(下村路中经历山体垮塌),在他的带领下,年10月结束了白朝乡没有等级公路的历史,全乡建成通乡、村、组、户公路余公里,彻底结束“行路难”历史,全面解决了全乡贫困村、贫困户饮水、用电、住房、就医、上学等各项困难,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部脱贫。启动并完成月坝特色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白朝长足发展动力。罗永茂:满头白发不言悔自年10月罗永茂到普安任职后,高质量全面完成了62个村(社区)户人的脱贫攻坚任务。罗永茂善思勇闯,不断创造“普安经验”。先后探索出“”的脱贫攻坚共建共管共享工作办法和“1+6”扶贫项目精准监督机制;积极探索“阳光票决”、“户长制”的乡村治理模式,积极开展“三边三化、三清三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全国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建设现场会和全省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现场会先后在普安镇召开;5个村创建为省级“四好村”。年3月,罗永茂在下村指导脱贫攻坚的途中,不慎摔倒,在趾骨撕裂三根的情况下,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休息过一天,仍然拄着拐杖到扶贫项目建设现场。年12月,他母亲因病住院,时值全县脱贫摘帽的关键时刻,他匆匆为老人办理了入院手续,却没有时间陪护老人。刚下乡镇,他是一头青丝,四年后,他是满头白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员干部深厚的为民情怀、一名乡镇*委书记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的责任担当。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