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寻人丨紧急青川15岁少年离家出走,已经 [复制链接]

1#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dxkfbl/160212/4769995.html

5·12沉痛中觉醒的中华*。

星火计划二期训练营一片区纪念5·12地震十周年线上活动

春风化雨寄哀思,同心让爱在线。

星火计划训练营第一片区的学员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齐聚线上,回顾沉痛灾难,互相激励,参与一场特殊的线上*课与交流研讨……

十年前,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夺走了数万同胞的生命。

十年间,我们从伤痛中起身,擦干泪水,坚定信念,继续前进。

而今,十年光阴已如白驹过隙,人们再次集体缅怀,追溯亲历者的故事,歌颂动人的英雄事迹。

5月12日,我们永不忘却,更无畏前行……

震痛

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将整个中国变成了灰色:以汶川为中心达十万平方公里的众多住房、工厂、校舍坍塌,无数鲜活的生命被永远地压在了废墟下。夫妻阴阳相隔,老人痛失爱子,孩子成了孤儿……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个县(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地震后被破坏的北川县城

▲被埋在山石中的轿车和摩托车

▲年5月14日航拍的地震后汶川县映秀镇

"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

*中央吹响战斗号角,全国*民闻令而动、应者云集,一股强大合力汇聚巴蜀,形成气吞山河之势。解放*和武警大举投入,抢挑重担,战斗的身影遍布城市乡村,神奇的大手解救万千群众;各级*府救灾预案立即启动,救援力量体系展开运行,医疗有效跟进,物资及时到位,灾民妥善安置;一支庞大的救援队伍从四面八方奔向灾区,没有号角,不求回报。

▲年5月13日,救援人员在聚源中学将一名刚刚从废墟中找到的遇难学生遗体抬离现场。当天,救援人员继续在四川都江堰市聚源镇聚源中学冒雨进行救援工作,虽然地震造成大量伤亡,但仍有迹象表明废墟中有幸存者。

▲年5月14日,一架*用直升机降落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灾区,运送补给并抢运伤员。

▲年5月15日,医院的医护人员紧急抢救送来的灾区伤员。

▲年5月16日,在四川省广元市通往汶川地震重灾区青川县的途中,马鹿乡沙石村不少孩子们手举感谢标语,在路边向前来救援的人们致谢。

▲地震后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将北川县漩坪乡完全淹没,直至近些年水位退去后,才见到部分建筑的屋顶。

他们“重生”于5·12

地动山摇那一刻,他们经历了由生到死的绝境。

劫后余生,他们重拾生的信念,守护岁月静好。

“可乐男孩”成了可口可乐博物馆馆长;

“最美志愿者”廖智帮助更多的截肢者走到阳光下……

十年,新的城镇涅槃重生,新的希望不断生长,懵懂少年已长成真正的男子汉,步入中年的夫妇重新学习养育年幼的孩子。

十年,死者已矣,而生者如何在痛楚中重获新生?

▲“总理让路女孩”宋馨懿

在5·12地震中,一对年轻父母用身体保住了3岁女孩宋馨懿的生命,而父母却双双遇难。小馨懿被埋废墟40个小时后成功获救。送医急救途中,包括当时正在灾区指挥救援的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内的多人,主动为其让开了一条道路。小馨懿也因此被称为“总理让路女孩”。

十年过去,她更加开朗爱笑,家里的各类奖状甚至贴满了墙壁,除了假肢,她跟普通人没什么不同,“我也一样可以行走”。

▲“敬礼娃娃”郎铮

年5月12日,3岁的小朗铮被从北川县曲山幼儿园废墟中救出。当时,他抬起右手,向抬着担架的解放*叔叔敬了个礼,这一动作感动了无数人。

地震十年,郎铮已从当初的3岁小男孩,成长为13岁的初一少年,现在身高厘米的他,活泼而开朗。十年前,地震让郎铮拥有了“敬礼娃娃”的光环,十年后,郎铮没有生活在这样的光环下,在学校和同学相处得很好,他的父母以及外公外婆,同样对他是严格要求。13岁的郎铮有一个梦想,“希望进入*营锻炼自己”。

▲“芭蕾女孩”李月

突如其来的地震将11岁的小李月压在了废墟之下,求生的本能、跳舞的梦想,支撑着这个瘦弱的女孩在废墟下度过了70多个小时。这个年轻的芭蕾舞爱好者为生命的延续付出了左腿截肢的代价。手术后,李月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表演了舞蹈《永不停跳的舞步》。灾难夺走了李月的左腿,却没有让她的舞蹈梦想屈服于残酷的命运。追梦的过程虽艰辛,但李月从未放弃过自己对芭蕾、对梦想的追逐。

▲卞刚芬:被埋小时奇迹生还

地震发生时,卞刚芬正在德阳什邡蓥峰实业公司的茶楼里收钱,跑到门口摔了一跤,趴在地上再也没起来。她靠着这个姿势在废墟中撑了5天5夜。经过消防官兵夜以继日的营救,被埋小时后,卞刚芬毫发无损地被抬了出来。

十年过去,知足常乐是卞刚芬现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今年41岁的她在什邡一家酒店做前台工作,一家人也搬进了*府新修的楼房。每年到5月12日,卞刚芬都会在朋友圈里发一个状态,纪念逝去的同胞,也感谢救她的恩人,还把5月17日这天当作自己的生日来过。

▲“地震女孩”魏玲

汶川地震发生时,汉旺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垮塌,48小时后,高二的魏玲被从废墟中挖了出来。魏玲住了3医院,接受了大大小小30多次手术,包括17次截肢手术。

如今坐在轮椅上的魏玲,右腿会穿上假肢,左腿空荡荡的裤腿搭在右腿上,其他的伤口,掩盖在衣物下面。年3月18日,魏玲剖腹产下一子,取名“莙垚”。儿子平安降生,魏玲的人生打开了新的大门。每个妈妈最幸福的事,大概就是看着孩子慢慢长大,这是一种平淡的幸福。

▲“夹缝男孩”郑海洋

十年前的5月12日,短短一瞬的天翻地覆,正在北川中学读高一的郑海洋和同桌被垮塌的教学楼埋在了水泥板夹缝之中长达22个小时。在被救出的那一刻,他透过缝隙摆出“胜利”的手势,留给外界一个慰藉的微笑。被救出后,郑海洋因伤势过重不得不双腿截肢,这位曾经1米83的男孩从此开始了轮椅上的生活。

现在的郑海洋有爱他的家人和朋友,正和朋友一起做着“假先生”的创业项目,专注于帮助残疾医院、理疗师以及能提供更好护具的商家。

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10年。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伸出援助之手,国家在震后一个月就部署了对口支援任务,提出“一省帮一重灾县”,举全国之力恢复重建。

对口支援任务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提前完成。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会在进步中得到补偿。”

灾害发生后,在*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委坚强领导下,全*全*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迅速展开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全力抢救生命和做好各项灾后安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奋勇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在组织抢险救援的同时,及时启动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年5月20日,四川省平武县南坝镇垭头坪村,解放*某装甲师炮兵团在这里建立的“托起明天的太阳”灾区战地小学正式开课。

▲年5月26日,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在唐家山堰塞湖附近休整。随着大型机械的运入,四川绵阳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工程全面展开。

▲映秀,一座因汶川大地震而为人所知的小镇,由于地处震中,几乎被完全摧毁。十年时间,漩口中学地震遗址旁,已建造起一排排坚固整齐的房屋,浓郁藏羌风情的接到上布满餐馆、旅店和商铺,街头游人不断,昔日废墟已是田园牧歌景象,不远处的映秀小学里,传出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图为地震中受损的漩口中学如今成为地震遗址景观。

▲作为全世界唯一整体原址原貌保护的地震灾难遗址区,北川老县城迎来的不只是民众的凭吊和祭奠,还会有各国的地质科考人员,对地震学、地质学、应急救援技术进行详尽研究。图为映秀漩口中学遗址外围如今已被绿化带覆盖。

▲在30公里旁的地方,崭新的北川新县城拔地而起,整齐划一的城市规划,既具有现代城市的元素,又保留了羌族历史文化,孕育了新的力量和希望。

▲曾经惊心触目的地震遗迹也已渐渐被青草树木覆盖,渐渐与大自然合为一体,没有了当年惨烈痛心的感觉,但也从没人敢轻易忘记。图为岷江河水在汶川的大山之间蜿蜒流淌,远眺可见皑皑雪山,许多地震时候的痕迹已悄然被植被覆盖。

地震预警:从零起步到世界领先

地震能不能预测?时至今日,这仍是世界级难题。但是,科技实现了另一个方向的减灾避灾突破:地震预警。从汶川大地震后,我国自主发展起来的地震预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年8月8日九寨沟7级地震发生后,在汶川,所有电视节目立即中断,屏幕紧急插播地震预警,比地震波抵达提前了52秒;成都市民众通过手机在地震波到达前71秒收到预警;广元、绵阳、阿坝、甘肃陇南、陕西汉中等6市42所学校自动同步应急响应,四川科技等近20个*务微博和手机APP发出预警。这一预警成果,让世界同行惊讶。

主导该地震预警技术的王暾博士称,该技术已通过了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目前铺设个地震预警传感器,覆盖万平方公里,占我国人口密集多震地区的90%。地震预警网内发生地震,可6秒响应同步自动预警,在40次破坏性地震中无一漏报误报。

志愿服务:从一拥而上到专业有序

年被称为中国的“公益元年”。汶川特大地震中,涌现出一支不容忽视的救灾力量——志愿者。

据不完全统计,震后前40天内,有超过万人次的中外志愿者在灾区工作。据共青团四川省委统计,“5.12”抗震救灾中,受灾地区累计接受志愿者报名万余人,有组织地派遣志愿者18万余人,开展志愿服务万余人次。他们年龄身份各异,却因共同的作为和精神贡献,被视为“汶川一代人”。

十年来,各类自然灾害不仅锤炼出各级*委*府迅速的应急反应能力,也为公益事业和社会组织的壮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沃土。

从年汶川地震到年芦山地震,再到年九寨沟地震,社会组织参与应对自然灾害的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迁和进步。

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强认为,汶川地震后十年,应急救援的专业性、精准化,社会力量参与的机制化、规范性,都较过去有了明显提升。

“在汶川地震期间,来自各处的企业、NGO与个人志愿者,一起在四川绵竹市遵道镇建立了‘遵道志愿者协调办公室’,在抗震救灾期间开展了有序、有效的志愿服务,这一工作模式创造了地方**和民间组织合作救灾的新模式。

在芦山地震期间,出现了中国救灾史上第一个**建立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建立了系统化、窗口化、网格化的灾区社会管理服务网络。

年九寨沟地震之后,*社、社社合作实现了生态性的有机融合,开始建立“一中心多站点”的从后方到前线一体化、层级式协调服务体系。”张强说。

汶川地震的紧急救援中,各类社会组织以及志愿者曾如潮水般涌向灾区现场,给灾区群众带去鼓舞的同时,也暴露出救灾工作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比如,当时很多志愿者一腔热情地涌向灾区,一度堵塞了救援道路。

汶川地震后,许多组织开始着力进行相关力量的培养。包括蓝天救援队在内的民间救援力量,不仅配备有卫星电话、对讲机等现代化装备,参与队员也都接受了专业化的救援技术培训。芦山地震中,民间救援力量无论是从组织性还是专业性,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心理干预:从应急状态走向常态化

“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十年间,曾经的废墟上崛起一座座新家园,经历伤痛的人们逐渐走出阴影,回归平静的生活。灾后心理干预,始于汶川地震,历经芦山地震、鲁甸地震等大灾锤炼,渐发展成熟,已形成较规范有序的模式。

“谢谢陪我走过生命中那段时间,陪伴让我坚强。”汶川地震过去十年,仍然有接受过心理干预的学生给当年的心理医生写信,有时候就是一张不具名的贺卡,说说他们的近况。

地震后,大量心理医生及时进入灾区,进行灾后心理干预,抚慰受伤的心灵。在帐篷里、在集中安置点、在医院、在学校,心理医生们给受灾群众做情绪疏导,陪伴他们一起吃饭、一起救灾、一起聊天……渐渐地,很多受灾群众晚上能安心睡觉了,心情慢慢平复下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伤地图”和“资源地图”,地震给活下来的人带来极大的内心伤痛,很多时候,心理医生们不急于治疗,而是通过陪伴让受灾群众自我疗伤,激活能让他们感到积极力量的“资源地图”,调动起他们的自我修复能力。

汶川震后,应急心理干预探索出一套适应本土化的模式。比如,震后不少受灾群众很伤痛,经常暗自流泪,不知道做什么,心理医生们就组织大家在一起织绣、打麻将等,通过这些当地特色的团体活动,让大家在一起释放情绪,获得社会支持,很多人的心情逐渐平复。

同时,震后心理干预还摸索出针对不同时间段的“技巧”:震后一周主要是陪伴,不能急于干预和治疗,很多时候就是一起聊天、活动;一周到一个月之间,需要对不同情况的人群进行分类,进行初步的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一个月之后,需要对重点人群进行专业的创伤治疗,并依靠社区进行精神康复。

心理干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医院、社区和*府共同努力。然而,当前国内社区心理康复基本处于空白,难以对病人进行有效追踪随访,无法对患者进行生活化的康复训练,帮助其恢复社会角色、逐步融入社会。

十年间,当年的废墟上,崭新家园拔地而起,灾区面貌焕然一新。对于灾后心理干预来说,十年并非“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应急管理:拧成一股绳

“5·12”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十年。如今,曾经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已是充满勃勃生机的崭新家园,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一个国家应对重大灾害的能力,往往是衡量其制度优劣的重要标准。

汶川地震以来,从最初的抢险救灾,到3年的恢复重建,再到灾区的振兴发展,强大的组织力、动员力、执行力,再次雄辩地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让历经磨难的人们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人间真情,见证了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

汶川地震无疑也是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变革和发展的新起点。自那以来,我国又相继发生玉树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在*和*府领导下,我们夺取了一次又一次救灾斗争的胜利,也逐步构建起更加完善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灾难。

首先,“生命至上”的应急救灾理念已深入人心。

“灾难突发,首要的是最大限度抢救人的生命。”曾参与汶川地震等灾难救援的四川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侯建明说,每一次抢险都是在与死神赛跑,快速、有序、高效是关键所在。

去年九寨沟发生7.0级强震,6万多人身陷灾区。四川抗震救灾指挥部审时度势,把救人放在第一位,一手组织“地毯式”搜索被困和失踪者;一手全力疏散滞留人员,避免新的伤亡。

“21个小时,1万多辆车、6万多人的大转移,秩序井然,没有人员受伤,没有财物丢失,这堪称奇迹。”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刘作明说。

一场大灾难之后的生命救援,考验的是*府的判断力和执行力。参与此次抢险任务的四川路桥集团工程师詹文说:“指挥部科学判断、统一调度,现场秩序井然,民众情绪稳定,也没有出现道路拥塞影响救援的情况。”

其次,专业化救援队伍技术装备更先进。

“有一个50多岁的妇女卡在坍塌的楼梯间,我们4个人上去,但手里一样有用的工具都没有,干着急却没办法。”回忆起十年前参与汶川地震救灾的一幕,四川青川县消防大队参谋王锐仍然十分揪心。

如今,王锐所在的队伍已“鸟枪换炮”、今非昔比。“在去年九寨沟地震抢险救援中,我们带了一辆多功能抢险救援车,生命探测、破拆、顶撑等设备一应俱全。”王锐说。

在任何一次重大自然灾害中,生命通道的抢通、保通、保运都是抢险救援的关键所在。十年来,四川交通系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应急保障体系建设为重点,完善应急预案,突出科技支撑,在应急救援上实现重大进步。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蒋劲松,曾在汶川地震后作为突击队成员之一徒步前往映秀勘察交通受损情况,一路上险象环生。

“去年发生的茂县山体高位垮塌灾害中,我们很快就通过无人机实现滑坡体3D模型构建,山体裂缝在指挥部的大屏上清晰呈现,为灾情研判和科学抢险提供了有力支撑。”蒋劲松说。

第三,“拧成一股绳”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更完善。

震后十年,四川共推动实施了个防灾减灾项目,规划总投资.02亿元。同时,在应急管理涉及的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方面不断探索,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省市县乡四级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在多次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中经受住了实战考验。

今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将原来分散在13个部门和单位的自然灾害类和安全生产类的应急职能进行了系统整合,构建统一指挥、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体系。

应急资源和力量“拧成一股绳”,是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针对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巨灾和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的结构性问题开出的“药方”。

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从顶层设计上推动我国应急救援力量走向职业化、综合化和集中化,将大幅提升我国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速度和效能,提高未来我国应急行动的专业水准。

区委办陈曦

分享一个当年5.12的感受。08年我在北京读大学,正在参加奥运志愿者培训,5.12之后培训项目临时增加了地震应急处置,去地震模拟仪里体验了一下,当时体验的是唐山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脑子里想的是去找掩体,但是完全站不起来,感叹自然力量的可怕。

我们学校5.12活动比较特别,进行忠诚教育,内部通报灾后重建密码条线和确保机要通信畅通先进事迹。

规划局施雅晶

年规划微学堂第5讲不忘初心,攻坚突破,规划让生活更美好。刚好今天是十周年,也借此机会,反思汶川地震重建过程中规划建设中的问题。

汶川十年,见证中国力量。

涅槃重生的灾区,正汇聚升腾起新的希望。

此篇

分享 转发
TOP
2#
我国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
广元日报

官方权威发布平台

寻人

青川县乐安寺乡村民姜孟材15岁的侄儿姜林已离家出走三天,至今杳无音讯,一家人焦急万分。

姜林是一名留守儿童,8月31日6时多离家,出走原因不详,且出走前无异常,亲人怀疑姜林产生了厌学情绪。9月1日上午,家人已经报警并向广元蓝天救援队求助,但至今仍未找到孩子。

广元蓝天救援队发布的寻人信息

离奇

开学当天侄儿离家出走

姜林的父母一直在外务工,孩子留守在家和他及爷爷奶奶生活。“8月31日是姜林学校开学的日子,他今年该上初三了,早上6点过,我去喊他起床吃饭,结果进屋后发现床上根本没人,书包也不在。”姜孟材说,读书期间,他们每周给姜林20元钱,10元钱是车费,10元钱是零花钱,因为这次是开学第一周,幺爸姜孟材就多给了姜林10元钱。“我以为他不想在家里吃饭,到外面吃饭去了。”

尽管如此,姜孟材仍然放不下心,他赶紧骑上摩托车向学校方向行驶,但一路上都没看到侄儿。到学校后,姜孟材一番寻找,不料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没有看到姜林。听到这个回答,姜孟材一下懵了,“姜林离家出走前没有什么反常行为,只是学习比较差而已,难不成是因为成绩差而不想上学?要是侄儿有什么三长两短,我咋向他父母交代。”

寻找

动用一切手段仍不见孩子

姜孟材立即稳住心神,并迅速打电话通知各位亲戚朋友,说明姜林出走的情况,让亲戚朋友们分几路进行寻找。然而,一天找下来,大家都没发现姜林的身影。9月1日上午,姜孟材选择报警求助。当天下午,姜孟材将姜林的走失信息编辑成文发送到朋友圈,希望好心人提供线索。期间,曾有派出所和好心人提供过两条线索,但最终经过确认,都不是走失的姜林。

姜林的离家出走,让一家人无比焦虑和担心。昨日中午,姜林的父母也从务工的山西省赶回了老家。

9月1日8时许,家人拨打了广元蓝天救援队的求助电话。记者从蓝天救援队获悉,接到求助后,该救援队立即发布了姜林同学的寻人启事,同时安排青川蓝天救援队的队员进行寻找,但目前还未找到。

来源:广元晚报 全媒体记者刘汶进

编辑:王磊

技术支撑:张小丹

值班编委:杨奉润刘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