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今天,年5月12日,你在哪里?在做什么?
或许你和老编一样,坐在高中的教室里;也或许你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小学生;更或许你已是成熟的上班族,
但那一天,无论你在哪儿,在做什么,一定会通过各种渠道知道这样一件事情,
14时28分04秒,
在中国四川汶川,
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
刹那间,天摇地晃,从阳光高照到伸手不见五指,遮天蔽日的扬尘滚滚而来,到处都是一片哀嚎声....
电视机的画面里,印象中绿草如茵的四川大地变成一片灰色的废墟...
死亡人数不断刷新,余震不断,全中国人民的心揪着,
每救出一个人时的鼓掌与欢呼,每离开一个人时的悲恸;
条生命的离开,成为了一段永远不能忘却的梦魇。
那一刻,中国人被震傻了。我们默哀,我们捐款捐衣,我们鸣笛,我们做我们能做的一切来抹平那一道在中国大地和人们心中深深的伤痕。
转眼间,十年过去了。
有的故事,往往在回望中更加清晰;有些精神,往往经过时间的沉淀而愈显珍贵。
我们看到,那道伤疤在人们的心中慢慢愈合,也看到伤疤下,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那顽强新生的决心。
活着,真好。要更好的努力活着啊。
他们都曾遭遇过绝望与悲痛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
08年地震,废墟下的她给我发来最后一条信息。
“我撑不住了,
要是还能活着回来,你娶我好不好。”
十年过去了,直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再找女朋友。
年,他18岁,她也18岁。今年,他28岁了,她亦然18岁。但他,不想长大了。
年,13岁--年,23岁,
从小我是爷爷一手带大的,那一年的那一天,爷爷在北川失踪,从此我见到的每一个老人都是他。
年,朋友在茂县,他的两个姐姐在汶川读书,他的爸妈戴着安全帽来学校找他,把家里的存折塞到他手里,然后红着眼眶去了汶川...
好朋友一个人悄悄哭,都知道他父母的意思,却谁也不敢说出口。
当时能看到很多一身尘泥的中年人,背着书包挂着干粮,沿着岷江往下走,都是冒着余震危险去找自己的孩子。
那时候的生死,就在一瞬间,可是父母亲情,却是高山不能阻,落石不能阻,余震不能阻,千难万险都不能阻。
年,好在,现在朋友一家都好好的。
,11岁,家就在青川。地震时看着山崩地裂,发疯的人群呼喊着亲人的名字,妈妈当时有孕在身,拉着我,对我就说了一句话:活下去。
,21岁,我在成都。是的,我活下来了。如今在西藏航空做空乘。
年,11岁:当时还在上五年级的我,从教学楼逃生出来,因为担心自己父母而不停地哭泣,闺蜜一直抱着我,告诉我他们肯定没事。
结果,我的父母平安归来了,她的教师父亲却长眠于地下。坍塌下来的教室划破了他的脸,但是他护着的三个学生还活着。
年,我曾是一名消防员,是地震后进汶川的第一梯队。
年,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姑娘抱着我哭着哭着没有了声音的样子...
年,18岁,汶川:我是一名解放*战士。我的老班长正在救一个小女孩出来。
突然一阵余震,他为了保护小女孩被滚落的石块砸中了脊柱。小女孩获救了,可我的班长再也站不起来了。
年,28岁,现在退伍了,每年我都会去战斗过的地方看看,也去老班长的墓地看看他。我喜欢他看我敬礼时露出的笑容。
年,我上初二,因为初三模拟考放假一天,在家打游戏。我记得是QQ三国,在玩游戏时突然开始地震,四川的朋友就游戏广播里跟我说地震了先下线了,键盘拿不住了...
年,那一次下线后,他们几个的头像就再也没有亮起来过...
年,16岁,北川:地震时,虽然被砖块砸到了头,我还是机灵的跑出去了。在空地上老师拿着相机给我们拍照做记录报名单,我想让我的亲人能第一眼看见我,就一直往前面挤,站到了最前面。
年,26岁,绵阳:10年了,依旧没有人来和我相聚,我的亲人都离开了。这些年,一直都在外地,从不敢回北川,今年我想去看一看。
他是陈坚
“我必须坚强,为了每一个深爱我的人,一定要顽顽强强地活下去。”
26岁在北川打工的青年陈坚前一秒还在为新婚妻子而努力工作,下一秒却被无情的压在巨大的预制板下。
他一直不停地念叨着,“要活着,要活着!”,为自己打气。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当他被救援人员发现后,不仅一直安慰着救援者,还畅想着诉说着与新婚妻子的未来。
“我这辈子没抱太大希望,
我只想跟她和和睦睦过一辈子。”
70多个小时,陈坚终于被救出,人们欣喜若狂,鼓掌致敬。
然而在半个小时后,陈坚最终还是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死亡,生命永远停留在了那年的汶川。
妻子对着一片废墟悲痛欲绝,撕心裂肺的哭喊着,
“你这个傻子,
你都坚持这么久了...”
他们都展现出了温暖与坚强他是李振波
“当时唯一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会有多大风险。”
年5月13日,李振波突然受命指挥一支突击队空降震区,参加救援。
面对连飞机的雨刮器被冻住,什么都看不见,只能靠仪表飞行的情况,他们一行15人没有一人打退堂鼓,他们决定拼一次。
他们中有的瞒着家人默默写好遗书,有的特意把存折里还剩多少钱告诉妻子,有的一个人沉默了好久好久...
他们都知道,这是一次
“自杀式”跳伞。
他们每一个人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这是一场无气象资料、无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的“三无”空降。
但他们也都清楚,只有跳下去,才能了解震灾区的情况,这是实施救援的第一步。
不犹豫也不后悔,15个人,没有回头,一个接一个跃入茫茫云海中,严寒沁入骨髓,缺氧令人眩晕,他们咬着牙降落...降落...
由于地形复杂,他们中有的伞被挂在树上;有的撞到大树,大腿被树枝刺穿;有的撞到石头上,腿部骨折...
地面比空中更危险,头顶不时有石子落下,打在头盔上,砰砰直响...
7天6夜,他们徒步公里,先后在7个乡、55个村庄侦察灾情,向上级一一报告
也正是因为他们,才为今后的救援提供了信息,也给所到之处的人们带去了希望。
他是程强
“嘀……嘀……”
随着绿灯亮起,舱门打开,“离机准备……”
听到口令,程强和战友们赶紧深吸一口气,收紧全身;
伴随着伞训教员那一声坚定响亮的“跳……”
程强不假思索地纵身一跃跳出了“机门”。
他终于实现了他的梦,
实现了当年的承诺。
十年前,他只是一名瘦小的五年级学生,
他永远无法忘记在地震的第二天,当他听到邻居们高喊着“解放*来了”时,
他心里的那股温暖,就像黑暗中透出的光。
他记得,解放*的头盔上有“空降”二字,他盯着那两个字很久。
在那时,他的心理就埋下一颗种子...
在最后送别伞兵时,程强举起了一个手幅,举起了一个决心:
“长大我当空降兵”。
十年后的程强,已经长成了一个黝黑健壮的小伙子,
年10月,他被正式任命为“*继光班”第38任班长。
是的,他做到了,如今的他也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曾经,你们救过我,
长大后,我也成了你们,
扛起保卫国家的重任。
她是康洁
11岁的她和同学们正在6年级的课堂上上课,
突然,整个教室晃动了起来,桌上的文具全都掉落到地面,讲台上的老师也已站不稳,
越晃越猛,墙体发生震裂,就在教学楼即将倒塌的瞬间,她选择了最危险的逃生方式:
跳楼。
她带领几名同学从6楼教室跳下而得以逃生,是菜地里的烂泥救了康洁和同学们的命。
但康洁并没有忘记仍在教学楼里的同学和老师,她再次冒着生命危险跨进了随时倒塌的教学楼。
“好多老师受伤了,
我拼命把他们往外拖,
也不知救了几个”。
当精疲力尽的康洁再次选择跳楼逃生时,她的左脚脚面被水泥板上的铁丝划出了8厘米长的口子,皮肉外翻,筋骨可见。
她并没有哭,她还在不停的呼唤着老师和同学们的名字...
十年了,当年见义勇为的“小英雄”如今已出落成21岁的大姑娘。
大学毕业后,康洁又回到了都江堰,她终究离不开那个她曾经刻骨铭心的地方。
她把地震当作一段特殊的经历,成立一个慈善机构,专门帮助贫困山区和自然灾害地区的儿童,这便是康洁接下来的人生目标。
现在的她谈起十年前的过往,安静而平和,
只有脚背上的那一块儿疤痕,似乎在述说她曾经经历的非同寻常。
推广
她是廖智
如果没有那一场天灾,廖智应该有着一个完美的幸福家庭。
女儿满周岁,婆婆温柔体贴,自己在舞蹈学校教跳舞。
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心如意,然而就在那个午后,一切都变了。
眼睁睁看着婆婆、女儿一起随垮塌的房屋掉了下去,她的天也塌了。
她在黑暗中用尽全力摸到女儿冰凉的、柔软的、小小的身体,用尽身体的最后一丝力量,为女儿唱着“铃儿响叮当”...
她以为,她要死了。30个小时后,当她被救出,当她再次苏醒时,
她才真正理解,
什么叫生不如死。
亲人几乎都走了,她已失去了所有爱,而就连自己最最珍贵的双腿,也被截肢了...
身为一名舞者,舞蹈是廖智生命与生活的重要支柱,失去双腿就意味着她从此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在医护人员的鼓励下,在朋友的帮助下,看着自己的老父亲都在顽强的坚持着,不服输、不认命的廖智仿佛又被唤醒了...
她逼着自己坚强起来,即使痛也要去面对。
廖智踩着义肢,手术两个月后,她就强忍着疼痛,学会跪立...
她更是下定决定,不仅要站起来,还要再次站在舞台上!
她也质疑过观众能否接受这样的舞蹈,但当她鞠躬听见掌声的那一刻,她知道自己挺过来了,一切都是值得的。
10年过去了,看待生命时,廖智已经有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态度。
回忆往事她没有一滴眼泪、没有半句抱怨,劫难反而让她愈发坚强,她说:
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
只要有明天,就有无限可能,
不用一直注视过去。
他是吴加芳
年4月,清明节前夕,吴加芳蹲在一座坟前仔细的除草,
他边烧钱边抽噎着说:
“我来给你烧钱,收到你就用就行,我再给你烧。”
几年如一日,这是他在地震中遇难妻子的坟。
为了一开门就能看到亡妻,他亲自将她埋在了老屋旁,
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到妻子的坟前走上两圈。
(△图:网络)
10年前,有记者拍下了一张照片《给妻子最后的尊严》。
照片中,一名男子背着地震中遇难妻子的遗体,骑着电车将她送回老家。
许多看过这张最心酸照片的人,都为之震撼、感动。
而照片中的男子就是吴加芳。
震后10年,吴加芳与儿子相依为命,四处打工,如今他又回到了四川老家做起了老本行泥瓦匠。吴加芳立下了三个愿望:
修房子,为儿子安家,
为亡妻树立墓碑。
(△图:网络)
盖好一半的房子上种满了花草,全是亡妻生前最喜欢的。
而为亡妻立碑的想法更是在他心头萦绕了10年,他希望亡妻
“死了也要对她好,
要像活着一样享受”
(△图:网络)
谈到10年前“背妻男”的照片,吴加芳说自己并不是什么“最有情义男”。他说:
我只是一个平凡人,
在那种情形下,
背妻子回故土是每个男人的责任。
他是郑海洋
那一年,郑海洋只有17岁。
他身高1.83米,酷爱打篮球,大家常常看到他在篮球场上的飒爽英姿。
地震发生时,郑海洋被
夹在废墟的夹缝中22个小时,
他依旧乐观的坚持着,狠狠掐着自己,不让自己睡去。
直到被救出的那一刻,
他摆出了“胜利”的手势,
脸上还挂着发自内心的微笑。
正是这个下意识的举动,这个会延伸的笑容,感动了无数中国人,大家亲切的称他“夹缝男孩”。
因为伤势过重,郑海洋不得不
面临双腿高位截肢,
他的篮球梦也因此划上了句号,他甚至没有办法和班上其他的同学一起参加任何一项体育活动,
他打趣的说:“真可惜,我都没来得及在新操场上踢个球。”
其实,郑海洋是幸运儿。地震发生时,北川中学“L”型教学楼出现垮塌,全校遇难师生共人。郑海洋所在的级高一(2)班共69名学生,幸存者仅16人
再次回到校园,一张张稚嫩的脸都会向郑海洋投来好奇的目光,但他却没有当回事,依旧过着自己的生活。
他们怎会懂得,经历过生死的人,哪还会在意这些。
如今,曾经的少年郎已经成为展翅追梦的新青年。
他用一次又一次的创业来与命运抗争,更是
建立了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APP,
来帮助更多像他一样的残疾人。
“曾经以为,
17岁的我会在北川中学的废墟下
失去生命,
而后,现在,
我坐在轮椅上,
用以前从来不可想象的方式,
感受这个世界……”
——郑海洋《废墟下的22个小时》
它是猪坚强
曾经,它也只不过是一头普通的猪,被四川彭州龙门山镇团山村农民万兴明饲养着,
然而,当发生天灾时,它与人类一样被埋在废墟下,
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是怎么存活下来的,
36天,
一个多月后它终被救出。
可以说,它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它开始被人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