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汶川大地震,赵海伶经历了和家人长达一周毫无音讯的锥心之痛,得到了家人平安的消息后,她更加珍视这份亲情。大学毕业后,这个姑娘果断放弃做“城里人”的机会,回到老家做一名农民,通过电商“推销”家乡山货。如今,在赵海伶的带动下,户多名贫困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她也被评为“全国十佳农民”。
10年前的青川,信息交通还不发达,青川在汶川地震中遭受重创的消息,她第三天才知道:“几乎是铺天盖地而来,哪里的山倒了,哪里的学校坍塌了,哪里的村子被淹没了。”赵海伶一遍遍拨打电话,但传来的始终是那句冰冷的回复:“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请稍后再拨”。
五天五夜后,赵海伶终于打通了母亲的电话,“五天五夜那种折磨和痛苦,是会影响我一辈子的。”震后,赵海伶第一次回到满目疮痍的家乡,当时的青川还余震不断,父母一个劲儿地抱怨她为什么回来。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无法接受,我住在光鲜亮丽的房子里,而他们住着的是帐篷,我吃着山珍美味的时候,他们吃的是大锅饭。”于是赵海伶毅然决定放弃继续求学深造。
离开城市回到父母身边,该做什么呢?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阿里巴巴与青川县政府签署“7年合作”备忘录,阿里巴巴要对青川进行灾后援建。赵海伶得到启发,青川有优质的农产品,只是由于落后,山里的好东西,更多只能被低价收购或者在菜市场贩卖,其实可以通过淘宝等网站把本地山货卖到全国各地。
年,海伶山珍创立了,当时正是青川重建的第一年。那时全县都在为了援建而奋斗。赵海伶记得非常清楚,每天早上5点钟,搞援建的大卡车,拉着满满一车物料从他门口驶过。
但是,创业的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当年,青川是一个完全不适合做电子商务的地方,首当其冲的就是没有快递。由于地处山区,许多快递公司都不愿意来收货,赵海伶不得不搭乘每天最早的一班大巴,把货物拉去成都,在成都车站联系快递接货。墙上挂着的照片,记录了当时发货有多困难。
除了物流限制,还有来自农民认识的困难。赵海伶说,大山里的农民都很淳朴,他们希望能提高收入,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做,没有市场意识。“一般都是织个蜂巢养着,就不管了,没想过能通过看不见的互联网卖出去。”为了取得村民信任,赵海伶通常是找村干部带着,在村民家里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
通过网络,大山里野生的优质山珍,吸引了城市里的大量顾客,靠着口碑相传,她的淘宝店“青川海伶山珍”逐渐被外界认可,销量逐年上升。木耳是青川当地重要的特产之一,也是赵海伶经营的主要品种。为了保证质量,她和农户合作种植,提供技术和寻求销路,农户做好田间管理,这一整片木耳种植基地有40亩。
如今,在赵海伶的库房内,除去传统销量高的木耳、蜂蜜外,她还尝试制作脱水果蔬,进入90后的零食市场。规模扩大之后,赵海伶和多户农户合作签约,每年提供上万个劳务工,给留守妇女老人共提供岗位多个,在30个贫困村建立食用菌、药材基地,带动了户名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