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贫攻坚以来,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一手抓即期性增收的脱贫产业,一手抓可持续增收的致富产业,带动贫困群众短期能脱贫、长远能致富。
壮大生态农业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稳增收
12月16日,走进木鱼镇红旗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食用菌产业基地里,一派忙碌场景,贫困户刘继勇正和乡亲们一起进行羊肚菌装袋。“一天块钱的工钱,一个月干20天左右,从十月初到现在挣了多块钱了。”刘继勇说。
青川自然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越,为了一改往日传统的种植模式,增加经济效益,青川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大力发展黑木耳、羊肚菌、茶叶等六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推进“三园联动”,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村特色产业示范园个、户办产业小庭园1.39万个(其中贫困户建个)。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短平快”产业,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畜禽养殖、蔬菜种植增收。探索推行“四字法”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全县79个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73万元,实现人均收入54.42元。
与此同时,该县累计安排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和引导户贫困户自主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占全县所有贫困农户的81.9%。2万余名贫困群众采取“三资入股+五金运作”的方式,实现在家门口稳定增收。
依托生态旅游村民办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
16日,一游客拍摄的一条扭角羚在青川唐家河景区雪中漫步的视频受到广大网友的点赞和转发。唐家河一年四季皆风景,是名副其实的“全域山水画,天然大氧吧”。
6公里以外的阴平村,是进入的唐家河的必经之路。随着唐家河的旅游发展,当地干部感到,办农家乐、发展生态旅游是阴平村脱贫致富的最佳路径,随即确立了“农家乐致富,旅游业兴村”发展思路。截至目前,村里农家乐发展到多家,旅游业取代了传统农业,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主打产业。
近年来,青川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精准实施旅游扶贫工程,创建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建成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8个,培育乡村民宿达标户62户,带动8余户贫困户通过“创业得利、入股分红、务工增收”等方式实现脱贫致富。
推动生态工业助力后发赶超绿色崛起
绿色,是青川的底色。后发赶超绿色崛起,是青川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抉择。
青川以生态青川建设为抓手,提出了把青川建设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经济先行区,生态文明示范县”的重要目标,围绕发展思路,青川严格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决禁止高污染、高耗能、高资源、消耗类产业项目,对环保型企业实行优先招入、重点保护、大力支持。
据悉,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生态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进程。四川青川经济开发区积极协调新招工企业,将20%的就业岗位定向提供给贫困户,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发展电子商务青川农产品实现从“卖掉”到“卖俏”
“在青川,‘互联网+电商’正在成为的一种重要的新型致富手段,青川电商从业人员达多人。”青川县电子商务中心主任杨公华说,截至目前,直接带动农户余户参与发展关联产业,提供就业岗位余个,带动余户建卡贫困户户均增收达余元。
近年来,青川县抢抓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电子商务试点县建设机遇,建成1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20个乡镇电商服务站、68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创新探索“4+1”电商扶贫模式,助推青川优质农产品实现从“卖掉”到“卖俏”的华丽转变,荣获“四川电子商务十强县。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支柱,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下一步,青川将持续做好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村庄基本面貌“三基共进”,深入实施产业、就业、创业“三业联动,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扶贫、工业园区就业扶贫、资产资源收益扶贫“三大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扶贫能力,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致富奔小康。(通讯员苟小华实习生戚译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