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协副主席、中共青川县委书记龙兆学就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聚力发展枢纽经济、生态经济、民营经济、数字经济等话题接受了广元日报专访。
枢纽经济建设四大枢纽经济增长极
生态经济全面建设高水平的“生态康养旅游名县、生态经济先行县、生态文明示范县”
民营经济力争到年,青川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翻番,突破50亿元,占GDP比重达60%以上
数字经济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探索
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梓菡
记者:青川县发展枢纽经济有何规划,尤其是在发挥枢纽的集聚、辐射效应方面将如何布局发展?
龙兆学:青川是“鸡鸣三省”县,地理区位独特,将围绕“川陕甘结合部重要交通节点”建设,坚持交通先行、错位发展,建设四大枢纽经济增长极。
加快建设“四纵四横四枢纽”路网骨架。全力推动广平高速年全线通车,积极推进青剑阆高速“十四五”开工建设,打通青川交通纵横大动脉。推进乔庄至房石等干线公路提档升级,实现乔庄、竹园、青溪等重要节点乡镇半小时通达。实施姚渡、竹园火车站改扩建,提升兰渝、宝成铁路客货运能力。
错位发展四大枢纽经济增长极。一是依托广平高速和G国道,提升县城人口吸附和承载能力,打造乔庄商贸服务经济增长极。二是依托宝成铁路和G5京昆高速,提升四川青川经济开发区发展能级,大力实施“满园”“拓园”两大工程,打造竹园工贸物流经济增长极。三是依托广平高速,积极融入大九寨旅游环线,打造大唐家河文旅经济增长极。四是依托G75兰海高速,完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配套,打造木鱼电商物流经济增长极。
记者:青川县在促进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崛起方面有哪些“大动作”?
龙兆学:青川地域面积广阔、生态环境优良、生态资源丰富。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在川东北34个县(区)中排首位,主要河流水质达到Ⅱ类以上标准,境内有唐家河等4个国家AAAA旅游景区,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著名的“山珍之乡”“食用菌之乡”。
为加快生态资源转化,青川县确立了以“绿色崛起、资源转化、后发赶超、事成为重”的发展路径,全面建设高水平的“生态康养旅游名县、生态经济先行县、生态文明示范县”。
围绕“生态康养旅游名县”,规划了以唐家河、白龙湖、青龙湖、官帽山、向阳山开发为重点的“一河两湖两山”的旅游发展格局。重点提出了“大唐家河”的概念,把唐家河和青溪古城两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结合起来同步打造,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让“熊猫家园·青秀之川”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高。
围绕“生态经济先行县”,坚定践行“两山”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依托青川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聚焦“2+3+3”产业体系,推动名优茶叶、绿色山珍等农业特色产业成片成带园区化发展,促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努力蹚出生态功能区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记者:青川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如何?青川县将如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龙兆学:“十三五”期间,全县民营经济年均增速达到7.2%,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3.6%,总体呈现市场主体稳步增加,规模不断增大,贡献明显增强的良好态势。青川县将健全一套机制,实施“五零”举措,全力打造川内最优营商环境。健全一套机制,落实民营企业困难问题会商机制等“六大机制”,推行“服务民营企业县长直通车”,分行业组建企业协会,定期组织开展企业沙龙活动,每个月召开民营经济座谈会,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解决民营企业困难问题,全面营造爱商亲商重商友商的社会氛围。
实施“五零”举措,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实施行政审批“零障碍”、落实政策“零折扣”、优质服务“零距离”、企业开办“零成本”、生产经营“零干扰”,深化完善“最多跑一次”改革,做到“企业有呼必应、企业无事不扰”,切实为企业发展“服好务、帮好忙”。力争到年,青川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翻番,突破50亿,占GDP比重达60%以上。
记者:在迎接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上,青川县将如何谋划推动?
龙兆学:青川县将积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加快推进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设施建设,实现县城城区、乡镇场镇、重点园区、景区5G网络和光纤网络全覆盖,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聚力产业数字化。聚焦“一区三园”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探索,积极推进四川青川经济开发区园区智慧化改造,有序推进红旗现代农业园区智慧化建设,不断完善以大唐家河景区为代表的智慧旅游建设。
聚力数字产业化。大力推进第二轮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加快大数据分析应用、智慧物流、智慧乡村等数字领域新成果与电商物流产业结合,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网红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石雪芹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