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蜀道门户白水关,蜀地祸福所在寻路蜀道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http://www.yangguizhe.com/bdfzx/
封面新闻记者徐语杨刘可欣徐瑛蔓广元青川县摄影报道部分照片由青川县文管所提供年,广元青川县白水区的一位农民在田间劳作时,突然发现了一件颇似镰刀的物件,洗净之后能隐约见到字迹,不似现代物品。他主动将此物交予文管所,不同的文物专家经过鉴定后,认定这是一件多年前战国时期的青铜戈。在这件铜戈之上,有“九年”“相邦吕不韦造”“成都”等铭文。这是迄今为止,刻有“成都”之名的最早实物,也成为“成都”多年未改城名的有力证据。国家一级文物吕不韦铜戈在这件吕不韦铜戈出土的区域,还发现有古遗址、古墓葬群、古栈道、古城址等众多重要古代遗迹。今天,这片区域是广元市青川县的白水关社区。在遥远的历史上,这里曾是从甘肃、陕西通往蜀地最重要的关口之一——重要军事关隘白水关。大量的出土文物在此发现,也证实了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已接受秦国管理,是连通蜀地与外界的关键所在。11月初,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大型人文采访活动“寻路蜀道”报道小组来到白水关,找寻当年在这里的金戈铁马与叱咤风云。带领报道小组的,是对青川古蜀道有着多年研究的青川县作协副主席邱正耘。为了完成文艺创作,邱正耘数十年一直行走在古道之上,做过大量田野调查。今年,他还刚刚出版了以先秦古蜀道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木牍志》。白水关是古蜀道上重要的三岔路口古栈道孔记者跟随邱正耘沿白龙湖畔而上,来到沙州镇一处地势宽阔的广场。白龙湖烟波浩渺,在湖的对岸,山势起伏跌宕,最远一处山坳之地,就是古时白水关的方位。在白水关下方的水面之下,是原来的白水县城所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兴建水电站的需要已经将这里淹没。跟着邱正耘的指引,可以看到,白水关西面往上走的方向,正通往甘肃文县,是阴平道正道的方向;白水关东面往上走,则通往汉中,是陕西经金牛道入蜀之路。两条道路在白水关交汇后,沿途而下就能到达昭化古城、入剑阁,至成都。由此可见,白水关是秦蜀古道与陇蜀古道的交汇处,是通往蜀中的第一关。绕过白龙湖,与白水关相对的方向,深山之处,则是邓艾率军偷渡的阴平道斜道所在。今天我们抵达白水关,需要坐船前往。记者一行人乘船在湖心,眺望开来,湖面波光粼粼,谁曾想到,如今平静的湖面数千年里波涛汹涌,因为是军事要塞,这里从未平静如斯。古蜀道栈道孔邱正耘介绍道,多年以前,此处还未被水淹,他曾走过白水关下方的小径,岩石上都是大孔。年轻的他当时还不明白为什么道路的岩壁上会有孔,后来才知道,这些正是古栈道留下的栈道孔。邱正耘回忆道,“那条路非常窄非常险,古时候所说‘左担道’,就是指挑着东西过路的人,只能左肩担东西,甚至无法换到右肩。”抵达白水关社区后,坐车继续沿山路前行,行至一处垭口,名叫五里垭垭口,这里的区域大致就是古时白水关的位置所在。记者看到,此处地势相对周围低洼,在岔路口处,往左右分别延伸出去两条道路,分别能通向甘肃和陕西。当地村民回忆道,水库淹没之前,这里的路上还能通车,向左就是阴平道,再往上也就连接岐山道,向右则是金牛道。如果行人赶路,就能直接走到甘肃以及陕西。自古以来为蜀地的福祸之门白水关遗址老照片在历史上,白水关鼎鼎有名。晋人张荟《南汉记》中说:“蜀有三关:阳平、江关、白水。”刘备占领成都,白水关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刘备大军围困成都,弃暗投明的谋士法正写信劝降旧主。《三国志》中这样记载:“鱼腹与关头实为益州福祸之门,今二门悉开,坚城皆下,诸军并破,兵将俱尽,而敌家数道并进,已入心腹。”这句话即是说鱼腹关和白水关是蜀地的两道大门,得之为福失之为祸,今天两处失守,军队已溃败,多路敌军直入心脏。鱼腹是指今天的重庆奉节,扼长江天险,自古乃兵家重地。而关头,则指白水关,乃蜀地祸福之门。“不仅如此,诸葛亮、司马错、邓艾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出入蜀地,此处就是必经之路。”邱正耘介绍道,在白水关水淹区域的下方,曾出土了大量古代青铜军用物资,其中就包括国家一级文物、珍贵的吕不韦戈。距离此处不远,还有营盘梁、养马沟等地,皆是古代驻军、饲养战马的场所,足见此处重要的军事地位。隔白龙湖远眺白水关邱正耘借此也推测,李白有《送友人》一诗,其中两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或许也是说的此处,“这首《送友人》的创作时间和地点目前学界有诸多推测,我个人认为,李白极有可能就是写的白水关此处。青山、北郭、白水、东城,从地理方位上来说都能对应上,且李白童年青年时生活的江油、平武一带距离此处本身不远,极有可能是写的白水关这里。”现年已经56岁的邱正耘常年行走在古蜀道上,精神矍铄,探寻古迹。生长在这片历史底蕴深厚的土地上,邱正耘文思泉涌,笔耕不辍,发表过多篇与白水关、古蜀道、青川县域内古城有关的作品。近年来,邱正耘开始构思更为庞大的长篇小说。他刚刚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木牍志》就是以白龙湖底淹没的古城和穿越其中的先秦古蜀道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邱正耘以年出土于青川县郝家坪的珍贵木牍(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隶标本,国家一级文物)为中心视点,融会贯通先秦史料,展开丰富联想,演绎了当年秦朝一族人因遭受冤屈而逃亡迁徙到蜀地的故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