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12月31日讯(记者陈淋)
四季更迭,万物生长;日月其迈,岁律更新。
这一年,我们历时7个月行程上万里,用镜头记录乡村里鲜活的事、勤劳的人;
这一年,我们用脚步丈量巴蜀大地,以笔墨书写一个个气象更新的美丽村落;
这一年,我们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里,以小切口聚焦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生动变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为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发展指明方向。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奋进号角已经吹响,我在乡村看见中国,一幅更加美好的时代画卷,正在希望的田野里徐徐展开。
从大凉山腹地到川东丘陵,从雪域高原到成都平原,从黄河首湾到长江第一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四川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辉煌成就振奋人心。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小康路上踔厉奋发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在乡村看见中国,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州,挪穷窝、兴产业、树新风。摘掉“穷帽”的三河村,一股青春力量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新征程上,为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康定市与杭州市萧山区这两个相隔两千公里的地方因对口支援走到了一起,唱响了一曲新时代的“康定情歌”。
乐山市金口河区永和镇胜利村打造“峡谷第一村”,“云端移民”吃上“旅游饭”。
在绵阳平武,世代与“白熊”相互依存的关坝村人,通过多样的生态产业找到了一条绿色发展的致富路。不断发掘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的经济价值,成了当地的生态脱贫新样本。
中国桑茶之乡、中国蚕丝被之乡、国家桑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三块“金字招牌”,在栽桑养蚕、精深加工、倚桑兴旅,桑产业成群成链的融合发展下越发亮眼,桑产业已成为南充市嘉陵区乡村振兴走上致富路的主要动力。
从地下“黑金”到地上绿水青山,宜宾市兴文县仙峰乡选择了一条更可持续的致富之路,重新诠释了“靠山吃山”的深刻内涵。当地因地制宜探索更高水平的竹产业发展道路,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越来越“嗨皮”!
农村更加宜居宜业幸福家园留住乡愁
推动实现农村更宜居、生活更富裕、乡村更美丽,我在乡村看见中国,一个个乡村成了广大农民乐享现代生活的幸福家园。
作为美丽中国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无论是公园城市,还是美丽乡村,在天府新区官塘村身上都有突出的体现,并逐渐展现出自己的特点和衍生价值,同时也在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逃离”城市的喧闹,融入它的恬淡自然。
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以江姐名字命名的山村不断擦亮红色基因传承的底色、成色,用“红”“彩”“绿”三色绘就了“乡村美、百姓富、产业兴”的新画卷。
在红色党建的引领下,广安人民探索新产业新模式,擦亮乡村底色,翻开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新篇章。“红广安”关于“红”的奥秘有了更多新的探寻。
巴中市巴州区大和乡界牌村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呼唤着青年人毅然返乡创业。他们带着老一辈的信念,在这片土地上一起努力奋斗,共建宜居美丽乡村!
达州宣汉巴山大峡谷深处,刻在路基上面的《山路不只十八弯》不仅让大家领略到了大巴山地域的奇特之处,更感受到了宣汉儿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通过努力,开辟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产业振兴夯实根基精准发力持续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我在乡村看见中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有力带动广大农民就业创业、持续增收。
“川红故里”筠连县,“茶”里泡出来“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四川省眉山,一碟小泡菜撬动百亿大产业。看似不起眼的泡菜不仅延伸了农业生产链条,更成为了地方金字招牌、文化名片。
中国最大的川芎生产基地彭州,仅敖平镇就常年种植面积约4万亩,占全国川芎种植总面积30%以上,拥有“中国川芎第一镇”的美誉。
“中国早熟蜜柑之乡”资阳雁江区,一枚小小的柑橘串起了精品种植、精细加工到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发动机”“助推器”。
种地挑上“金扁担”,天府粮仓牢牢端稳中国饭碗。我国最早启动农村改革的广汉,数字赋“农”,让天府粮仓增添科技新粮!
一粒糯稻,在达州市大竹县蹚出不平凡的产业路,串起千万家庭的“致富梦”,实现一“糯”千金。
广元市青川县立足资源禀赋,在食用菌上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以大户带动农户和农村电商走出了一条有青川特色食用菌致富路,让吃更加绿色“有味”。
……
从巴蜀大地的一个个样本,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的农业、农村、农民,看见一个生动、美丽的中国。
土地还是那片土地,但乡村已经不是那个乡村。一条道路、一座房屋、一个家庭、一群乡亲的变化,都在诠释着三农发展这一时代课题,汇聚成乡村全面振兴的壮阔答卷,让我们从这里看见中国!
点击下图看更多精彩内容